隋艷紅
作為一位農村教師,究竟應該用怎樣的心境去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呢?
1 言傳身教,建立師生情感
師生間的密切情感是建立良好班集體的重要前提,是學生保持良好情緒學習的重要條件。師生間融洽的情感共創(chuàng)一個愉悅的課堂氣氛,彼此心情舒暢地教與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在上每一節(jié)課之前都要做好充分準備,之后輕輕松松走進課堂,微笑著授課。對待每個學生的態(tài)度都是和藹可親的,然而所授知識卻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學生在一個親切、愉快,又不乏緊張的氛圍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主動地思考、敏捷地對問題做出反應,且能夠牢固記憶。這種傾注滿腔熱情的情感,教學法能夠喚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欽佩。當然,這種情感的本身就要求教師要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高度責任感。這是建立師生感情的關鍵,師生間有了感情,教師也就成了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他們處處模仿教師,以教師為榜樣。也就是說,教師不單要“言傳”,還要“身教”。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提高自身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頭腦,以身作責、言行一致、以德育德、以行導行。只要把心思放到了學生身上,他們也自然會信你、聽你、服你、敬你、愛你。在言傳身教中師生會不自覺地建立起感情,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形下,班主任才能真正起到“航標燈”的作用。
2 落實責任制,實行遙控管理
一個班集體只依靠班主任的“領航”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與眾不同之處,但這一點需為人師者慧眼識人,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之后才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根據學生的特點適當安排職務,給予展示自我的機會,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班級落實責任制,實行獎罰分明的制度,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班級管理的權利,會使學生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班級的一切都和自己息息相關。在學生中分派學習小組長,負責每天作業(yè)完成情況;分設監(jiān)察站小站長,負責監(jiān)督班級的紀律和衛(wèi)生;安排勞動小組長,負責檢查學生對勞動任務的完成情況;建立評比小分隊,定期對學生的各方面的發(fā)展情況進行評比,讓學生知道自己哪方面進步了,哪方面落后了;安排文體活動小組長,負責班級活動;安排家庭活動小組長,負責學生課后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班干部負責組織每周的班(隊)會活動,通過班隊會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增強團結,充分發(fā)揮班干部核心作用,把學生意見集中起來,反饋給教師。教師對班級情況了如指掌,然后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給予解決和處理。實行這種遙控管理,對學生既放得開又抓得緊。放得開使學生都感到教師信任自己,自己就應盡力不辜負教師的信任。抓得緊是說教師時刻掌握班級情況和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并給予指導。
人人管我,我管人人,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會感到自己若管不好自己,就無法管別人。這種思想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遵守紀律,積極參加各項評比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學生具備了這些素質,一個積極向上,團結有序的班級也就形成了。
3 紀律制約與說服教育
一個班級的學生良莠不齊再所難免。根據心理學角度衡量,小學生有不良習慣,常犯錯誤是比較正常的。他們克服不良習慣,改正錯誤,既需要內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強制力。對自覺性不高的學生,用紀律約束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進行說服教育,培養(yǎng)自我克制力。說服教育要講究科學性和藝術性,對“癥”下“藥”,在沒弄清問題,不了解情況之前不要妄加評論。因為不知“癥”,亂用“藥”是不能治病的,反而會有副作用。了解情況后也要心平氣和地說,以理服人,切忌諷刺挖苦,傷害學生自尊心,使學生產生自卑或逆反心理;也不能嘮嘮叨叨地說空話、套話,令學生厭煩;更不能用空洞干癟的大道理進行嚴詞說教,使學生如墜云霧之中,摸不著頭腦。班主任應對學生的性格、個性展開心理攻勢,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自己心中有數?!罢f”時語言要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鼓動性、感染性,點到為止,恰到好處,師生情感上產生共鳴,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4 多與家長聯系,主動與社會配合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未來的社會和諧與否,取決于這些家庭—學生、家長的意識。通過家訪,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巧妙地糾正各種錯誤思想,尤其是“唯學習論”。同時,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聯絡本,家長可以在本上寫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班主任可在本上寫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發(fā)展狀況及家長的意見的答復等。通過學生傳遞,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條龍的管理辦法,避免了課后教師對學生失控,家長對學生掌握不清的現象,這樣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懷德鎮(zhèn)第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