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瑛
吃飯是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怎樣才能吃出孩子的健康身體與文明習慣呢?下面推薦20種教育孩子健康與文明的吃飯方式,你和孩子都適用。
1樂食良好的餐前情緒,是兒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不要經(jīng)常逼迫孩子吃飯或是吃飯時斥責小孩,否則會讓他覺得吃飯是一件討厭的事。
2佳食烹調(diào)技術(shù)要檢討:添加副食品后,要多變化樣式、口味,讓孩子每天對食物感到新奇。
3烹食讓孩子參與制作過程:可以讓孩子自己涂果醬、加鹽巴,因為有參與感而喜愛自己制作的食物。
4隔食大人有時也會因為情緒、氣候而胃口不佳,如果偶爾孩子到了吃飯時間,仍不覺得餓,就別硬要求他吃。相對的,隔一段時間讓孩子再次嘗試。
5替食學會替換原則:食物種類雖然不同,但是營養(yǎng)成分卻是可以替換,如果真的不喜歡某些食物,就試著找出可替換的食物。
6管食要避免孩子單獨進餐,沒有家長的管教和指點,孩子一般都會胡挑亂選。
7雜食雜食充分體現(xiàn)了食物互補的原理,是孩子獲得各種營養(yǎng)素的保證。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8慢食要教育孩子學會“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的習慣,這種慢食方法有多重效果:健腦、減肥、美容、防癌。
9素食原意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孩子幼嫩消化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所決定的進食原型。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10早食即三餐皆需早。對于孩子與大人來說。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guān)”;晚餐早食可預(yù)防十余種疾病。
11淡食這是你與你的孩子的一大健康原則,包括少鹽、少油、少糖等內(nèi)容。一個“淡”字可解。
12冷食對于孩子而言,吃溫度過高的食物,對食道健康有害。對于中老年人而言,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13鮮食當然,這是孩子與全家的又一飲食原則。絕大多數(shù)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yǎng)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14潔食“干凈”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以及無污染物。當然,飯前洗手、細嚼慢咽之類的衛(wèi)生知識,這些要告誡孩子遵循。
15生食對于孩子來說,并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適合生食的盡量生食”。
16定食在孩子的生理發(fā)育期,定時定量進食,久之形成最好的體能動力定型,這是人體生物鐘的要求。
17同食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并規(guī)定孩子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yǎng)成定時、定量的同食習慣。
18禮食對于孩子在餐桌邊的一些幼稚行為,要多加容忍。孩子終歸是孩子。要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決不能以不吃飯的行為作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
19零食零食過多,如果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吃零食,一到應(yīng)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尤其是垃圾食品盡量不要給孩子,避免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20小食現(xiàn)代人的進餐制以日進五餐或六餐為宜,三頓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點、下午16點及20點左右)稱為“小食”,具有多重功效。當然,小食與平時所說的零食有別,后者無定時定量的概念,導(dǎo)致與正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