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紅
新課程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獲得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完成—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這教學法的精髓就是提出問題。
教學的首要任務并不在于直接給學生傳授現(xiàn)成的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存在問題,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學生才能有求知的欲望。問題是貫徹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知識只有圍繞問題而展開,才能很好地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一切地理教學活動自始至終都應圍繞問題而展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以新課程問題教學法要使用得當,必須在問題上下工夫,教師如何向學生提問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顯然值得實踐探討。
一、教師要善于捕捉地理教學中的問題
提問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聯(lián)系的主要渠道和“鋪路石”,無論是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還是公開課教學,我們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頻繁地提問學生,且有的問題不需要學生思考就能回答,大量的教學時間消耗在無效的問題上,從而降低了課堂效率。因此在新課程問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問題。
1.在知識重點處尋找問題
心理學家羅索提出:“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闭n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不對”“是不是”等一些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不能啟迪思維。所以在新課程問題教學中提問題應指向教材的重點,讓學生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新舊知識銜接處選擇問題
問題的價值主要看能否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在知識的銜接上提問題,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知識連接點—新知識延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如學習高中地理“氣象災害”時,講清臺風的形成后提出:“(1)氣旋中心氣流上升,過境時常常出現(xiàn)什么天氣?(2)臺風是一種強烈發(fā)展的熱帶氣旋,其中心卻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這是為什么?”學生對第一個問題容易理解,對第二個問題感到有點棘手了,這時通過教師啟迪并能通過問題解決,使臺風這一新知識點得到延長。
3.從回答問題的“卡殼處”提出問題
在學生回答問題“卡殼處”尋找問題,是動態(tài)生成問題,如果啟發(fā)得當,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習“世界氣溫分布”知識時通過觀察“世界氣溫分布圖”,學生容易回答出世界最熱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緯度越高氣溫越低等問題。這時老師進一步提問:“為什么世界最熱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而不在赤道?世界最冷的地方在南極而不在北極?”這些問題可以經(jīng)老師點撥,使學生忽有所悟,找到思維的落腳點。
4.從練習錯誤的疑難處設置問題
在錯誤之處提問,不僅可以及時糾錯,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開啟心智,啟發(fā)思維,有利于及時點撥和調控。如學生學習“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內容后設計一道練習:“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緯度范圍是?”許多學生回答是北半球。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并提問:“夏至日太陽直射什么緯度?北緯10度一年得到太陽直射多少次?是在夏至日這一天嗎?”類似這樣存在問題的“癥結處”,一步一步提問,誘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無疑也是設問的最佳點之一。
總之,課堂中教師的問題必須具備足夠的驅動力,應具有一定的難度,足以讓學生進行一番苦苦的思索;它也應當有一定的成果再現(xiàn),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到解決問題的喜悅;同時它又必須是重要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問題”。
二、教會學生提問題的一些方法
1.抓住矛盾,尋找問題
如“我國南方降雨量大,不利曬鹽,但為什么在臺灣和海南島的西部有鹽場分布?”“溫帶地區(qū)大部分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平原上,為什么熱帶地區(qū)大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這類問題通過揭示教材或學習地理過程中的矛盾,容易導致學生認識心理不平衡,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2.在比較中尋找問題
如“為什么月球表面溫度的日較差比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較差大得多?”“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而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為什么日本已發(fā)展成為發(fā)達國家,而我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等等。
3.應用假設,提出問題
常用的關鍵詞是:“假如”“如果”“要使”“還會”等。如:“假如黃赤交角度變大或變小,地球上的四季、五帶將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4.在分析、綜合基礎上尋找問題
常用的關鍵詞是“為什么”“總結”“概括”“歸納”等等。
5.在評價中尋找問題
在這類問題中,常用的關鍵詞是“請評價”“試證明”“你認為”“你對……有什么看法”等。如:“華北平原地區(qū)嚴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通過以上各種方法的經(jīng)常訓練,學生對各種地理問題的把握度都會提高。這非常有利于形成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總之,實施新課程問題教學法,一方面,教師經(jīng)常向學生設疑,質疑,使之積極思考,促使學生思維集中。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觀察、處理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