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忠
以石開篇,這是古代文學作品的妙筆。古典小說中就有三大名著均以“石”開篇,引人入勝,趣味無窮?!端疂G傳》從一塊鎮(zhèn)魔石碣說起,引出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即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段饔斡洝分械膶O悟空,是從一塊石頭中蹦出來的“美猴王”?!都t樓夢》(原名《石頭記》)源自青埂峰下一塊五彩補天的頑石,通靈寶玉為其化身。
煉石補天困說的是女媧煉成五色石以補蒼天,為民除害的神話故事?!痘茨献印び[冥訓》日:“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取石填海事出《山海經·此山經》:“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鳥,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化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精衛(wèi)的忠貞之志雖難以實現(xiàn),但宏愿可佳,故后人多用來比喻有仇恨志在必報,或不畏艱險奮斗不止。
用石造槨《禮記·檀弓上》有載:從前,孔子住在宋國,看到桓司馬親自為自己設計石槨,工匠花3年工夫還沒有造成,其豪華工巧可見一斑。對此,孔子頗為感慨地說:“一個人死了,竟然如此奢侈,還不如讓他快點腐朽為好?!笨鬃诱娌焕槭ト?,愛憎是何其鮮明。
圓石題詠圓石,即墓碑,語出《后漢書·趙岐傳》。趙岐初名嘉,清廉自守,嫉惡如仇,雖有才藝但生不逢時。一次他對侄子說:“大丈夫生世,遁無箕山之操,仕無伊呂之勛,天不我與,復何言哉!可立一圓石于吾墓前,刻之曰:‘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奪何!”此人與桓司馬相比,倒是值得同情和贊揚的好官。
因石悟性這給人增添了高尚的情趣。熊澤禪師的《石經五訓》可為總結:奇形怪狀,無言能言,石也;沉著而有靈氣,埋于土中成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風吹寒暑,堅固不移者,石也;質堅而能完成大廈高樓之基礎者,石也;默默佇立山中或庭院,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撫慰人生者,石也。
睹石思親據(jù)《舊唐書·薛元超傳》載:薛元超為薛蛟之子、薛道衡之孫。少年早孤,長而好學,善屬文。高宗時為中書舍人。當時,“中書省有一大盤石,初,道衡為內史侍郎,嘗踞之而草制,故元超每見此石,未嘗不泫然流涕”。由于他撫今追昔,思念祖先,所以才會這樣的。
命石成語成語故事中,有許多是以石命名的。如“金石之交”(又叫石交、碩交),出自《史記·蘇秦列傳》,形容交情深厚堅固。“木人石心”出自《晉書·夏統(tǒng)傳》,比喻人心不受誘惑而動心?!八问背鲎浴稘h書·枚乘傳》,說明堅持不懈必能成功之理?!笆铺祗@”出自唐人李賀《李憑箜篌引》,意為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射石為虎古代誤石為虎而射之,共有4人。李廣最為有名,熊渠次之。據(jù)《韓詩外傳》記載:“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石也。因復射之,矢躍無跡。”對于這個以石為虎的勇猛善射故事,后人遂作為用心精誠或功力深湛之典。
愛石留名史上愛石名人有3位當提及。一是三國時的陸績,他是個有名的清官,卸任后從水上歸故里,因船上空無余物,抵不住風浪顛簸,于是在岸邊取一塊重石,鎮(zhèn)舟而行,史稱“廉石”。二是宋代大畫家米芾,他愛石成癖,人稱“米癲石”,見有奇石必喚“石兄”,在塵俗中獨稱清高。三是當代愛國老人沈鈞儒,他生前的書齋里,除了書柜就是石柜、石架,居室里掛著“與石居”的匾額,頗能揭示老人剛直不阿,猶如石頭一般的性格。
玩石大家蘇東坡多才多藝,情趣多樣,其中玩石便是之一。他寫過一首《壺中九華詩》:“清溪電轉失云峰,夢里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明處處通。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睎|坡不惜用重金買得“仇池石”,視為至寶,成為玩石史上一段佳話。東坡在玩石史上的貢獻,主要在于實踐。他還藏有雪浪石、小有洞天、沉香石、石芝等。雪浪石黑石白脈,猶如水澗奔涌,十分惹人喜愛,故蘇東坡把自己的書房也改題為“雪浪齋”。
詠石詩人古人詠石首推白居易的《太湖石》詩:“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彼€有一首自省詩:“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葉。惟向天目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痹娙艘栽娮詰?,山石雖不值幾個錢,取之有玷聲名,這好比貪污了千金一樣,實在不應該啊!其高風亮節(jié),可見一斑。
托石寄情無言能言皆為石。“三生石”,見《唐代傳奇》,相傳唐代李源與洛陽惠林寺僧圓觀是一對忘年交。兩人同游峨眉時,圓觀訂下來生在杭州天竺寺外與李相見之約。后李源如約而至,果見一牧童,即圓觀后身,并稱二人相見之地的山石為“三生石”?!笆耶敗保稳笾遁浀乇沼洝?、明陶宗儀《輟耕錄》均有提及。后民間在家門、巷口、橋梁處常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當”,借以鎮(zhèn)邪避兇。后演變?yōu)椤暗旎泵蓙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