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延貞
在眾多學生中,只要一提到思想品德課,多數(shù)學生都不喜歡,甚至厭煩,總是和“死記硬背”、“枯燥無味”、“昏昏欲睡”等聯(lián)系起來。的確,絕大多數(shù)教師仍采用“師講生聽”的方式授課。這樣的課聽長了,自然感到枯燥。那么,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變換教法,采用不同形式授課,時時讓學生有新鮮感,就一定能激活學生,使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喜歡的課。
一、畫面激活法
新奇、優(yōu)美、精彩的畫面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果教師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投放幾幅甚至幾十幅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或動畫,那一定能使學生興趣大增。例如,在學習《感受現(xiàn)代科技》一課時,筆者在網(wǎng)上搜集了幾張圖片,有一張是農(nóng)博會上展出的300公斤的特大南瓜,有一張是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還有一張是渾身沒毛的雞在鳴叫等等。學生看到后都很驚訝,有的說太神奇了。我就在學生一片“啊”的驚嘆聲中開始了新授,接著讓學生說出身邊的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品以及現(xiàn)代科技帶給人們的變化。學生立刻活躍起來,七嘴八舌爭相發(fā)言。這樣,一堂生動活躍的思想品德課就在學生的熱烈討論的氛圍中結(jié)束了。
二、音樂激活法
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促進感情的自然流露,喚起人們的各種遐想。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新,上課時可適當引入音樂召喚學生,引發(fā)其心理共鳴,活躍其思維,進而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學習《友情伴我同行》一課時,筆者播放了《永遠是朋友》、《朋友》等友情方面的歌曲,使學生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靜靜聆聽友情之歌。優(yōu)美的旋律,深摯的歌詞,一下子將學生帶入到所學知識中去,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究“我們?yōu)槭裁葱枰笥?”“怎樣交友?”“怎樣使友誼之樹長青?”在這樣充滿音樂的背景下學習,學生倍感輕松、自在、悠閑、快樂,學生的積極性就可想而知了。
三、小品激活法
小品以其生動性、趣味性、感染性和學生的參與性而備受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編自演小品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我適時地讓學生扮演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角色,親身體驗,充分感悟。例如,在學習《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一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消費者、經(jīng)銷商、工商管理人員等角色,在班級內(nèi)表演小品。經(jīng)過同學們的表演,學生明確了消費者依法享有的人身權、財產(chǎn)安全感、知悉真實情況權等權利,要做個明明白白的消費者。又如,在學習《財產(chǎn)屬于誰,留給誰》一課時,我讓學生扮演老人、子女等角色,圍繞財產(chǎn)的繼承編排小品,明確繼承法的相關規(guī)定。這樣,學生在歡樂有趣的氛圍中明辨了是非,并且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四、辯論激活法
俗話說:“事越辯越明,理越說越清。”在思想品德課上,引入辯論能使學生更具體、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道理。例如,在學習《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一課時,我讓一個學生在上自習課時故意唱歌,我就針對這一現(xiàn)象,組織學生展開辯論。首先,我把學生分成兩組:正方觀點認為,自習就是自習,我有自己的自由,我想學習就學習,想輕松就輕松;反方觀點認為,一個人不是獨立生活著,而是生活在一個集體里,要想到別人,心中沒有別人的人不是一個高尚的人。經(jīng)過辯論,最終,學生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自習課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都有選擇學習和不學習的權利,但是個人自由的實現(xiàn)是不可以建立在影響別人的基礎上的。又如,在學習《走向自立人生》一課時,我采用了辯論和小測驗的方式進行授課。我先給出兩個辯題,甲方辯題是:有問題自己解決,對成長有利;乙方辯題是:有問題尋求父母幫助,對自己成長有利。然后留給學生5分鐘的準備時間,5分鐘后,學生自愿組合。10多分鐘的辯論結(jié)束后,進入自由辯論階段。最后,由老師作總結(jié)。
五、演講激活法
教師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事先安排幾個學生寫好演講稿,在課堂上做演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演講興趣,教師應帶頭演講。例如,在學習《我愛你,中國》一課時,筆者走上講臺,并不講課,而是聲情并茂地朗誦了一大段歌頌祖國的詩詞:“我的祖國,高山巍峨,雄偉的山峰俯瞰歷史的潮起潮落。我的祖國,大海奔騰,浩蕩的洪流沖過歷史翻卷的漩渦。我的祖國,地大物博,秀麗的風光孕育了瑰麗的文明閃爍。我的祖國,人民勤勞,千古流傳著多少美麗動人的傳說……這就是我的祖國,這就是我深深愛戀的祖國……”并配合著多媒體畫面。演講結(jié)束后,筆者請事先準備好的同學依次上臺演講。演講的同學情緒高漲、激情澎湃,其他同學被深深地感染了。一節(jié)“熱愛祖國,愛我中華”的課就在同學們的歡樂中結(jié)束了。
六、故事激活法
教師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講出來,這種方法能起到化抽象為形象、加深記憶、大大增加學生興趣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做自立自強的人》這一單元時,我就用了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前,我布置學生準備一個關于自立自強的故事。上課時,我讓學生分別講述了他們準備的故事,有的講的是老一輩革命家,有的講的是名人、科學家,有的講的是爸爸媽媽,還有的同學講的是自己的同學、朋友自立自強的故事……同學們各顯身手、精彩不斷。這樣,在同學們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中結(jié)束了這堂課。
七、案件激活法
哈佛商學院是世界著名的學院,它之所以很著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案件教學”令人稱道。學生所學的課程大都是以案例教學為主。案例教學最大的特點不是給學生“最終真理”,而是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拿出具體的解決對策。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善于“解決問題”的高手,而不是培養(yǎng)成“理論高手”。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也要學習哈佛商學院的經(jīng)驗而多采用“案件教學”。例如,在教學《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一課時,筆者就采用了案件教學法。先用多媒體播放一個案件:有這樣一對兄弟,哥哥把弟弟送進了戒毒所。生活在同一個家庭的兩兄弟,為什么哥哥不吸毒,弟弟卻染上毒癮呢?原來這對兄弟各自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哥哥的朋友是一群科技愛好者,而弟弟則經(jīng)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在一起吸煙、喝酒。有個朋友拿了一些“白粉”給大家吸、弟弟沒有拒絕。就這樣,弟弟慢慢陷入了吸毒的泥潭。案件播放結(jié)束后,請學生說一說:弟弟陷入“毒潭”,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議一議:我們從這對兄弟的案例中,得到了哪些啟示?學生立刻興趣大增,討論的氣氛異常熱烈。
八、動手激活法
教師以本節(jié)內(nèi)容為主題,讓學生搜集上課用的資料并組織學生討論,解答同學們的問題,然后請同學們各自設計本課的教學方案。本節(jié)課應該怎么講?講什么?重點在哪里?如何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我讓學生查閱文獻、上網(wǎng)搜索等,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動手設計教學方案、組織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不僅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且要解放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親自去做,通過做的過程來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悟。
九、“生問師答”激活法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币灿腥苏f:“沒有提問就沒有思考,也就不會有真正的創(chuàng)新。”而我國的中學生恰恰缺乏的就是這種質(zhì)疑精神。不愿提問、不善提問幾乎成了我國中學生的共同特征。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意改變過去只有“師問生答”沒有“生問師答”的做法,積極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發(fā)問,鼓勵學生敢于發(fā)問、勇于探究,成為一個“有問題”的學生。讓學生在質(zhì)疑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學習《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自主學習二十分鐘后說:“哪位同學在自學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請舉手提問吧!”這時很多學生都舉手發(fā)問。有的問:“生活中有是非善惡,但有時候判斷起來比較困難,請問老師,到底用什么標準來判斷呢?”有的問:“明確了判斷的標準,是否就一定能對是非善惡作出正確的判斷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都紛紛發(fā)問,氣氛十分熱烈。有的學生問題非常新穎,有的甚至連老師也想不到。一個個創(chuàng)新的火花也就被點燃起來了。
總之,思想品德課并非枯燥無味,只要我們教師深挖教材,多研究些教法,時刻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開發(fā)學生智力為宗旨,那就一定能激活學生,使學生喜歡上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