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原名沈雁冰,出生于書香世家,父親沈永錫是一個(gè)“維新派”的醫(yī)生。由于父親早逝,他是在母親的教育下長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讀過《三字經(jīng)》,也上過新學(xué),家庭開明,他可以自由地讀《三國》《水滸》《聊齋》等書,鍛造出良好的文字功底。
一天下午,開明書店老板章錫琛宴請沈雁冰、鄭振鐸、夏丏尊等人。酒至半酣,章錫琛說:“吃清酒乏味,請雁冰兄助興?!鄙蜓惚婆d正濃,便說:“好啊,以何助興?”章錫琛說:“聽說你會背《紅樓夢》,來一段怎么樣?”沈雁冰欣然同意。于是,鄭振鐸拿過書來點(diǎn)了題目,沈雁冰一口氣背了半個(gè)小時(shí),一字不差。同席者無不為他驚人的記憶力所折服。
大革命失敗后,沈雁冰難逃黑暗勢力的追尋,不得不隱去真名——沈雁冰。面對殘酷矛盾的現(xiàn)實(shí),他并不膽寒,在創(chuàng)作《幻滅》時(shí),首次使用了“矛盾”的筆名,編輯葉圣陶先生窺透了他欲表現(xiàn)矛盾的現(xiàn)實(shí)的心思,但在發(fā)表此文時(shí),還是巧妙地添了個(gè)草字頭,因?yàn)榘偌倚绽餂]有“矛”姓。從此,中國便有了大作家——茅盾。
茅盾背《紅樓夢》,也成了中國文壇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