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亞
生命,是一個從荒蕪到芳草萋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最不能忽略也無法忽略的是家。
第一次,用一個幼兒的姿態(tài)蹣跚著走出家門,撲閃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愣愣地不知往哪里去。然后學著辨別家的方向——或許是一片半啟的門扉,或許是廊前搖擺的衣架,或許是熟悉的貓的聲音,或許是苦楝樹下狗的飯盆,或許是一張永遠等候在門口的笑臉……一點一滴,開始了一個人一生里對家的最深長的認識和依戀。
記得,上學后每天背著書包走在長長短短的田埂上的情景。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會有一個伙伴;有時風雨交加,有時斜陽萬丈。不管是每一天的清晨,還是每一天的黃昏,總是那相似的沒有改變的路。很多次,想停步,因為疲憊,因為厭倦。
然后,一聲近處的狗吠聲,和著一句堅硬的吆喝;或者是農(nóng)舍上空裊裊騰騰的煙霧;或是與你擦身而過的某個同樣匆匆的背影;或是某一家忽然亮起的橘黃的燈光,只一剎那,就勾起了內(nèi)心深處軟軟的、切切的、對家的渴念。
于是急急地加快腳步。
因為知道,遠處,那個屬于我的家里,肯定也有這樣一圈微黃的光暈正為我鋪展;因為知道,在那光暈下,有一桌為我等候的飯菜,幾雙翹首企盼的焦灼的眼睛,那只永遠搖著尾巴守在門口的大灰狗。那一份靜謐的等待,在這昏黃的途中,延伸為最動人的誘惑。而那路上如水的月光,月光下裸露的荒墳,墳頭上貓頭鷹恐怖的竊笑聲,都有了我熟悉的溫暖與明亮。
漂泊的日子里,路依然遙無邊際。滾滾紅塵中,馬不停蹄地往前趕。偶爾停下來,在陌生的街頭,在夕陽將落未落的黃昏。盡管周圍有人群,有房屋,有燈光,有讓人追尋、讓人迷戀的熱鬧,可是,只一瞬間就意識到,自己是多么彷徨、孤獨,這所有的輝煌跟自己沒有一點關(guān)系。忽然卻步不前,只因記憶中那一面舊泥墻,爬在墻上的紫藤蘿。幾株香氣四溢的梔子花樹,花上碎碎點點的陽光。灶膛里星星點點的火焰。那每一縷裊然升起的炊煙,因炊煙的飛舞而呈現(xiàn)的風的姿態(tài)。狗的嘶啞的吠聲,門前樹下那條空凳子的孤單守候,父母親滿滿的愛的牽掛……
于是,一刻也不能停緩地上路了。在生命中匆匆放下的一段所有,在推門的一剎那,都細細密密地回來了。
于是,怵然警覺:這一生一世里,不論路在何方,又將去向哪里,家是一個人永遠也走不出的牽掛。黎明時出門的那一回頭,黃昏時進門的那一頷首,在厚厚沉沉的生命里,攀成永遠的常青藤。
盡管,我會由被人牽掛而變?yōu)闋繏靹e人,但這份對家的依戀依舊。我還是那個處在長途中的人,還是那個奔波忙碌、時常不知所措的人,還是那個茫茫然疲憊不堪的人。而家,永遠在我的記憶里,在我的意識里,在醒來夢去的眸子里,清晰如昨。它總是站在一個固定的方向、一個固定的地方,以它的一片馨香、明媚,溫情地指引一顆心歸來,洗盡那塵世中的種種鉛華,讓那顆心忘記漂泊路上的苦澀,從而撐起一片希望,只為,明日又可以輕輕松松地上路。
“家是一個人點亮燈在等你”,不記得這樣溫馨的文字出自哪本書了。可是確實啊,家從一個人生下來起就是他生命中一束橘黃的燈光。因為有家,因為有深沉的牽掛,生命才不會因無根而枯萎;也正是因為有家,因為有如此深沉的牽掛,生命才會熠熠生輝。
(選自《讀者》)
閱讀思考
1.理解文章的線索,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加以說明。
2.思考“家是生命中一盞橘黃的燈”一句的意思。
3.領(lǐng)會第九段“黎明時出門的那一回頭,黃昏時進門的那一頷首,在厚厚沉沉的生命里,攀成永遠的常青藤?!币痪渲小芭食捎肋h的常青藤”的含義。
參考答案
《家是生命中一盞橘黃的燈》
1.以“家是生命中一盞橘黃的燈”為線索。從“或是某一家忽然亮起的橘黃的燈光”“肯定也有這樣一圈微黃的光暈正為我鋪展”“家從一個人生下來起就是他生命中一束橘黃的燈光”等句子可以看出。2.寫出家的溫馨,說明家是一個人的根,家人的牽掛能夠使生命熠熠生輝。3.“常青藤”暗含永遠的意思,用“常青藤”這一形象的事物,寫出“家是一個人永遠也走不出的牽掛”,是生命里永遠抹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