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林
作文是語文學科中的重要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高低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人們生活、工作、社交中最具實際意義的溝通和表達方式,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因此,對于老師來說,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容忽視、重中之重的問題。下面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引導(dǎo)學生走進生活、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只有置身于豐富多彩的社會現(xiàn)實,創(chuàng)作才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才會有傳世之作,作文也同樣離不開生活。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病呻吟之作。作為老師應(yīng)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生活,體驗其中的樂趣與煩惱,體驗生活中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教訓(xùn),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提高見識,使自己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感悟人生哲理,最終凝練成文章的精髓。學生習作《熬粥》,作文前我首先要求學生親自熬粥,將整個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包括水的多少,面的多少,如何將面攪到開水鍋里,及時間長短、粥熬好的程度等,然后要求學生寫作文。等收起作文一看,有的學生寫將粥煮糊了,有的寫煮成疙瘩,有的寫煮的面是面水是水。但是內(nèi)容不再空洞乏味,卻實實在在寫出來了。真真切切,有血有肉,所缺乏的只是寫作技巧。因此,引導(dǎo)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寫出真情實感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二、抓好課文篇目,吸取精華,提高寫作水平
課文篇目之所以被選入教材,供學生使用,不僅在于它的文采,在于它的故事性,在于它循序漸進的潤物細無聲,而且還在于它的深刻教育性。我們不能舍近求遠,舍本逐末。課文篇目設(shè)計狀物、擬聲、記事、說理,從三言兩語到洋洋萬言,從三字經(jīng)到七律詩,從簡單敘事到含蓄道理的闡述。文章清逸婉麗,生活氣息濃厚,遣詞造句準確傳神,富有情趣,同時主題含蓄雋永,意味深長……篇篇都是學生的經(jīng)典范文,很好地吸收課文篇目的精華,將會為學生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因此,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從讀到誦,再到熟記,從摘抄到積累,從理解到適時運用,天長日久地積累素材。同時,在教學中引導(dǎo)學生賞析文章,明其所以然。針對名段,要求學生仿寫或?qū)懽x后感,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的真才實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長久以來,學生作文水平大有長進,是模是樣,讀來令人倍感親切。
三、指引學生多讀書,提升文學品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活深刻地道明了閱讀在作文寫作中的分量。而“胸有成竹”更為形象貼切,畫家只有將竹子的葉、枝、莖、節(jié)均藏在心中才能落筆成竹。學生的作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然而,學生心目中的竹葉、竹枝、竹莖、竹節(jié)來自哪里呢?來自廣泛的涉獵閱讀,再加上老師的指點,學生的分類摘抄與學生的名作賞析及其心得感悟。那么,學生作文時咬筆桿、望天花板、冥思苦想而寫不出的苦惱將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下筆千言、一氣呵成的興奮之情。
四、啟發(fā)學生思維,充分挖掘?qū)W生的想象空間,使文章進一步傳神
在寫作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這樣寫出的作文會更有價值。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在同類作品中嶄露頭角,展示自己優(yōu)美文采。在寫作中要利用豐富想象還應(yīng)把握主題與各類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到網(wǎng)絡(luò)式連接,使文章合情合理,且引人入勝,其味無窮。在教學中,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篇幅展不開的情況,引導(dǎo)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一次作文中寫《學校的變化》,第一次,許多同學只是將思路停留在校舍的變化上,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亮點。在第二次作文課上,我適時誘導(dǎo)學生,從學校的實驗設(shè)備、微機室、圖書室、取暖設(shè)備的變化到學校的師生的精神風貌的變化;從教師的教法改變到課本的免費使用;從學雜費免交的情況再到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的變化……這時候,一位學生突然喊道:“原來學校的變化是國家重視教育、人民支持教育的結(jié)果?!蓖瑢W們頓時恍然大悟。噢,這就是文章主題!交上來的作文篇篇都在600字以上,各種各樣的變化躍然紙上。有的寫國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有的寫從這里將看到國勢的強盛,祖國未來的希望……此后,學生對同類作文再不會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總之,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辛勤耕耘,勤于實踐,積極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