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
當前,在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樂觀向上和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情感更是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它不是課程的附屬物,而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的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之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情感不僅是課程教學的內容,而且是課程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促進教學效果呢?
一、“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為人師表”,做學生真正的模范榜樣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個人對學生心靈產(chǎn)生的力量,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币晃唤逃ぷ髡叩恼嬲龣嗤栽谟谄淙烁窳α浚麜W生產(chǎn)生終生的影響。英語教師應該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一流的業(yè)務水平。英語教師還應發(fā)揚民主,平等待人,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努力成為學生最親近的人。教師的愛一旦被學生所理解、所接受,就會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教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人模范,才能為學生所敬佩,產(chǎn)生向師之心、尊師之道,才能去感染學生的思想情感。
二、充分發(fā)揮例句的引導作用
英語課的首要任務是使學生理解語言、掌握語言、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大量的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內容,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必然要舉出一些例句。例句要貼合實際,緊跟時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要滲透情感態(tài)度,積極向上,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講“whatever”一詞的用法時,我將歌曲“我的中國心”中的一句歌詞作為例句,Whatever happens, Ill never change my Chinese heart.學生的情緒立刻激情高昂。真可謂一舉兩得,既激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興趣,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講 “give up”時,我不失時機地編了這樣一個句子鼓勵學生:Dont give up your English study and try your best. Youll make a great progress soon. (不要放棄英語學習,繼續(xù)努力,很快你就會取得巨大進步。)
在講“too... to”結構時,我引用了諺語:You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學習永不嫌老。)
在講“stay”作半系動詞的用法時,我給出了學生這樣一個忠告:Stay happy, and youll keep healthy.(保持愉快,你就會保持健康。)
這樣的例句,易懂、易記,以情促知,達到了情感與知識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角色扮演,協(xié)同合作,共同促進
新課本中編入了大量的對話短劇,語言地道,文字優(yōu)美。有的生動有趣,有的寓意深刻,有的談論興趣愛好,有的解決困難、尋求幫助,有的交流生活、表達各自觀點,這些內容切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果學生分角色扮演,生生互動,個體與群體互動,他們就會十分投入,熱情高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記憶效率。表演過程中,每個成員都共同努力,團結協(xié)作,主動創(chuàng)新。他們是交流對象,是合作團體,在一次次的共同參與中,大家既鍛煉了口語水平,又增強了團隊意識,并且誠實守信、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在表演中得到了升華。
四、利用文學素材美化心靈,陶冶情操
通過閱讀課文,學生不但能開闊生活視野,而且能從作品中感受到人生與社會的美麗,提高對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認識鑒別能力,閱讀課文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實踐,在這樣的實踐中,學生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評價美和想象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凈化和美化,同時課文中含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有的褒揚同情,提倡人文關懷;有的提倡積極向上、奮斗不息。閱讀這些課文,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心靈上的震撼,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對課文的學習、領悟就是一種很好的情感教育過程。如:“What a Good Kind Girl”一文中Han Mei 樂于助人,先人后己的心靈美德就值得我們學習。The Moonlight Sonata一文,描述的是貝多芬在月光下,為一個雙目失明的貧困女孩彈奏樂曲,并作曲的感人故事,全文使人產(chǎn)生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感動與震撼,讓人領略到了一位音樂大師的人格魅力與高尚情操。而Titanic冰海沉船一文中,舍己救人的Miss Evens 一句平凡話語,“Take my place. I am not married and I have no children.”則給人一種震撼心靈的感召力,喚起大家的同情與愛心,增強社會責任感。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 中 Edison的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something seemed, he could find the answer” ,催人奮發(fā)向上;Bill Gates 一文在敘述生平事跡的同時,也包含了對獨立人格、創(chuàng)業(yè)精神、創(chuàng)新品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贊評。這些人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因為他們每個人的成功,不僅靠的是他們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勇氣、意志和信心。
學英語要學活的英語,活的英語是在人的心靈上活躍的語言,我們培養(yǎng)人才的每一種方式都是為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實踐證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必然會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動機和意志。所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提高學生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促進英語教學效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