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玉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近年來,深深地感到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低下,已經(jīng)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詞語貧乏,二是寫作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沒有真情實感。如何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提高寫作能力,下面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多閱讀,增加識字量,豐富詞匯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特別具有靈活性,創(chuàng)造的空間非常大。漢字的構(gòu)詞能力又特別強,也特別簡易、靈活。文字只有幾千,詞匯卻浩如煙海。眾多的同義詞總能精確地表達出細微的差別和復雜的情感。新的詞匯層出不窮,而且往往一目了然,極易流行,極有靈氣。漢語的靈活性表現(xiàn)在詞的內(nèi)涵豐富,用得巧妙,能夠言近旨遠,甚至言此及彼,很富有詩意。外國人很羨慕,說,每一個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是個詩人。所以,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母語。另外,識字量的多少,代表了一個人的基本文化素質(zhì)。更何況寫作也離不開詞語。因此,學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多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把遇到的生字,生詞隨時記錄下來,抄在專用本上,然后自己動手查字典、詞典,注音、釋文。為鼓勵學生識字,練字,積累詞匯,就定期搞一些查字典、詞典的比賽,如百字大賽(就是把新學到的生字連注音一起寫出一百個字來)和成語大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然后利用班費給前幾名同學發(fā)獎,諸如筆記本、字典、詞典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識字的積極性提高了,識字量增加了,詞匯也豐富了,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二、勤背誦,積累古典詩詞,名言警句,名人軼事
漢代的楊雄把自身的寫作經(jīng)驗總結(jié)為“能讀千賦,則能為之”,唐代的杜甫則為我們留下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千古名句。所以,我就讓學生開展了一周一詩、一周一名言警句、一周一名人軼事的活動,把文學愛好者組成小講師團,學生自己讀書找資料,自己分類編纂成小冊子,為同學們講解。開始小講師團的同學不好意思,手里拿著資料,低著頭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和老師的鼓勵,站在講臺上能不看資料把詩、名言警句、名人軼事很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講解出來,通過這一活動,大大激發(fā)了一些愛好讀書的同學的熱情,也調(diào)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這是一件一箭雙雕的事情,不但把自己已有的知識介紹給了同學,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華,也吸收了其他同學的知識,充實了自己,使自己的知識積累越來越豐富,小冊子也越來越厚。同學們真正明白了積沙成塔,積水成淵的道理。材料積累多了,又有前面的詞匯積累,寫作就不至于搜腸刮肚,無話可說了。雖談不上如泉之涌,但也能應筆而出,言之有物了。
三、讀大書,感受生活,體會真情實感
社會是一部大書,多讀它,細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它的真切、細膩,它是你用不完的精神大餐。
把學生帶出課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學生學到的知識一點也不比課堂上遜色。
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學校組織了春游,到長城去?!伴L城”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只在故事中和歌曲中聽到過,在電視上見到過,什么“孟姜女哭長城”,什么“萬里長城永不倒”,至于親眼目睹過長城的那就很少了,所以同學們都很興奮。興奮之余,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游覽了長城有什么感受,回來后同學們暢所欲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累”,那么陡,接近九十度了,爬的腿都哆嗦,可有的同學說你累,那修長城的呢?是啊!同學們都深有感觸,蜿蜒盤旋的城墻如巨龍,穿過山峰,越過山谷,與天相接,何等雄偉,何等壯觀。寬大的青磚砌成了高大寬敞的城墻,城墻上還有許多高聳著的烽火臺。如此浩大的工程,建成于古老、落后的封建時代,可想而知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智慧、艱辛乃至生命,相比之下,我們的累又算什么呢?通過春游,同學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社會這部書的博大、精深。既增長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所以說作文教學走出課堂,是應該提倡的。
生活,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經(jīng)歷著,有這樣一則牙膏廣告,一個小女孩,膽怯地說有新媽媽了,可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她。轉(zhuǎn)天清晨,小女孩看到一杯刷牙水的上面放著新媽媽給她弄好的牙膏讓她刷牙,小女孩望著新媽媽會心地笑了。通過這細微的關懷,心靈的交匯,小女孩又感受到了母愛。這不又是讀社會這部大書感受到的人間細膩的、真切的感情嗎?
現(xiàn)在我的班里有個叫盈盈的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到:“自從爸爸去世后,我和我的媽媽、我的弟弟相依為命,互相鼓勵著度日子。因為我和弟弟不能得到父愛了,所以媽媽想盡量用自己的愛來填補我們幼小心靈的空白?!闭Z言是樸實的、真切的,正是她讀社會這部書比同齡人多些,才體會出母親付出的比其他母親多的多,其間的酸甜苦辣也是任何一個父母健在的孩子體會不到的。她理解母親,知道母親的難處,所以當自己偶感風寒時,就瞞著母親,以為拖兩天就好了,致使病情嚴重,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當母親把她送到醫(yī)院時,經(jīng)醫(yī)生檢察,已轉(zhuǎn)成急性肺炎,搶救后脫離危險。母親知道她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愿給母親增加負擔,讓母親操心。這就是一個孩子對生活的感受、對母親真情的流露。只有認真地感受生活,體會真情,在寫作時文章才真實感人,情真意切,讀后給人以實的感覺。這就應了葉老曾說過的“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富,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充分說明了生活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從社會生活中廣泛獲取材料。
四、勤寫勤練提高作文水平
學生有了語言文字基礎,占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后,如何使學生用好用活材料,寫出情文并茂的文章來,還有一個勤寫勤練點撥誘導的問題。中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后面的寫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根據(jù)語文“活”的特點,當堂讓學生口頭作文,如某一單元的文章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真情實感的。我就抓住“小事反映真情”這一點,讓學生當堂口頭作文,敘述一件小事反映親情,同學們略一思索后,都積極舉手發(fā)言,用幾句話把事說明,自然把體會到的情也就流露出來。前文提到的那個叫盈盈的同學寫她母親的那段話,就是口頭作文后進行加工整理出來的。幾乎每節(jié)課都能找到口頭作文的機會。為了鼓勵同學們勤寫,寫好作文,在進行某一類型的作文訓練時,就選取該類型的優(yōu)秀作文2-3篇,讓學生自己朗讀,或老師范讀,然后讓學生談看法,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應改進,最后老師分析、點評,誘導學生怎樣選材、組材、加工材料,使學生大腦中貯存一個個優(yōu)秀作文的例子和怎樣運用材料的技法。學生都有上進心,都愿意讓老師把自己的作文當范文讀,這樣就調(diào)動了學生不但要寫作文,而且要寫好作文的積極性。
為了激發(fā)同學們的寫作欲望,每學期定期舉行年級組作文競賽,先由班級推選幾名作文寫得好的同學,由學校組織,統(tǒng)一命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作文,作者不寫名字,用數(shù)字作代號,由不同年級組的幾個老師同時給某篇作文打分,分高者頒發(fā)獎品,以資鼓勵。在這學期作文競賽中,我年級組一等獎共十名,十個教學班,我班就占四名,并且還獲得二、三等獎若干名。同學們都很興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學們的寫作熱情更高了。
根據(jù)學校的條件,在校領導的支持下,創(chuàng)辦了校級周刊,選幾個文學愛好者當主編。利用周六、周日時間,把同學們的投稿挑好的,經(jīng)過編委修改,然后由老師點評及時在刊物上發(fā)表,每班幾份互相傳閱,有要買的只收成本費。這對同學們的寫作也起了促進作用,給了他們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和場地。寫作大師魯迅曾有這樣的體會,他說:“文章怎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理和方法的?!睘榱颂岣邔W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勤寫作這是一個很好途徑。
總之,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變,作文的訓練也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在普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同時,讓廣大學生既熱愛生活,又勤奮讀書;既學會做人,又學會作文。使學生在語文的人文教育中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