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慧
【關鍵詞】髖關節(jié);康復護理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近20年矯形外科發(fā)展進步非??斓念I域之一,它具有解除疼痛,糾正畸形恢復功能的效果。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里變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針對老年人的特點實施身心整體康復護理對提高護理效果,預防并發(fā)癥,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意義。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對55例實施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的康復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5例患者,男25例,女30例,年齡最小58歲,最大90歲,平均74歲。其中股骨頸骨折31例,股骨頭壞死24例.所有患者均及時行康復功能訓練及護理。
2 心里康復護理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屬骨科較大的手術,而且患者年齡偏高,已經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只有患者戰(zhàn)勝自我,放下思想包袱才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因此在患者進入病房后,要熱情接待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制度,責任醫(yī)師及護士與患者交流時要言語親切,稱呼恰當,態(tài)度和藹,說話速度要放慢,必要時重復兩遍,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講述現代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及以往相同手術的成功病例與家屬一起鼓勵和支持,以消除老人對疾病的恐懼、緊張心理,使其得到康復的希望,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和決心。
3 術前康復指導
3.1 體位指導 向患者說明術后為防假體脫位應采取正確的體位??善脚P或半臥位,患肢外展30°中立位,兩腿間放置軟枕,必要時準備合適的防旋鞋,將患者安置在有床上拉手的病床
3.2 訓練床上排便 正確使用便盆,以防止因不習慣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指導正確咳嗽,咳痰,預防肺部感染。
3.3 肢體及關節(jié)功能鍛煉指導 入院時就教會患者各種鍛煉方法,①屈伸踝關節(jié):慢慢地將腳向上勾起然后下蹬;每隔5~10 min就可以練習數次;②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jié)背屈,繃緊腿部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jié),保持5~10 s后放松,再繃緊、放松,以此循環(huán),直到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③訓練引體向上運動:協助患者雙手抓住固定的環(huán)形拉手,健肢蹬床,用力把臀部抬起,這樣可以防止臀部皮膚因長期受壓形成褥瘡。
4 飲食指導
因為老年人由于胃腸功能減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癥、貧血,造成術后組織修復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營養(yǎng)狀況、增強抵抗力是術前準備的重要內容,應適當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低脂肪易消化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5 術后康復護理
5.1 觀察病情變化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程長,易引起并發(fā)癥,患者進入病房后要嚴格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1 h測BP、P、R各一次,接好導尿管,肢體抬高,經常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記錄24 h尿量并采取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因患者的年齡偏高,應注意心、肺、泌尿系統并發(fā)癥。由于經受手術創(chuàng)傷后易出現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教患者做擴胸運動及深呼吸,鼓勵患者將痰咳出,手術后最初幾天應協助患者咳痰,保持口腔衛(wèi)生。囑患者多飲水,增加尿量,達到沖洗膀胱的作用,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泌尿系感染。密切觀察四肢的感覺、運動,了解神經恢復情況,按摩骨突處皮膚,預防壓瘡發(fā)生。
5.2 保持正確的體位 術后患肢用軟枕略抬高,保持外展30°中立位,用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固定。兩下肢間放一軟枕,翻身時要保持髖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線上,防止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
5.3 床上功能鍛煉 有規(guī)律地進行功能鍛煉對于恢復髖關節(jié)的活動度、髖關節(jié)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在對老年高?;颊叩淖o理過程中,我們要向患者反復強調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其認識到只有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手術效果,從而最大限度地爭取到患者的積極配合。術后第1天可幫助其被動活動,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上身及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等,1~2次/h。術后第2天即可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如屈伸踝關節(jié)、股四頭肌收縮、上身及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注意運動量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術后1周可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訓練:伸直膝關節(jié),背屈踝關節(jié),足跟離床20 cm,空中停頓5~10 s后放松,如此循環(huán)。所有的床上活動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狀態(tài)下進行。
5.4 離床功能鍛煉 于術后4~5 d病情平穩(wěn)后開始進行,在此之前逐漸延長半臥位時間為離床做準備。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先離床并使腳著地,患肢外展、屈髖<45°,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并使腳著地,再拄雙杖站起。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左右并不負重,護士或家屬在旁守護以防意外。先用雙拐逐漸改用單拐。
6 出院指導
本組患者均于術后12~20 d出院。因術后恢復期較長,故出院后的自行康復護理至關重要,應給予詳細指導。
6.1 體位指導 臥位時仍平臥或半臥,3個月內避免側臥;坐位時盡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內屈髖<45°,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但避免>90°,不要雙腿交叉,不可使用蹲廁,站立時患肢外展,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及內旋動作。
6.2 肌肉和關節(jié)活動訓練及負重指導 按出院前訓練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時進行,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患肢不負重,拄雙杖行走,術后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由雙杖→單杖→棄杖,但必須避免屈患髖下蹲。
6.3 日?;顒又笇?指導患者正確更衣、穿襪、穿鞋;注意合理調節(jié)飲食,保證營養(yǎng)但避免體質量過度增加,戒煙戒酒;拄拐杖時盡量不單獨活動;棄拐外出時使用手杖。
7 小結
本組57例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住院期間均未發(fā)生傷口感染、關節(jié)脫位、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術后2~6個月復查,均解除了關節(jié)疼痛,不同程度地恢復了關節(jié)功能,患者生存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是解除髖關節(jié)疾病患者的病痛,糾正畸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是能否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的關鍵。護理人員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患者、不同時期做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和指導,并加強與醫(y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才能保證髖關節(jié)置換的成功。
參 考 文 獻
[1] 葛寶豐.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01.
[2] 鄒冰.老年股骨頸骨折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