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星
【關鍵詞】骨折;心理特點;護理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yī)學模式的建立,護理管理中應用系統(tǒng)整體護理,強調人文科學,重視心理護理已成為當今醫(yī)院現代護理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對220例骨折患者的心理問題的分析,總結出心理護理對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復,提高生存質量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而且在某中程度發(fā)揮著醫(yī)學技術和藥物治療無法代替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134例,女86例,年齡13~56歲,腰椎壓縮性骨折48例,股骨干骨折66例,脛腓骨骨折71例,多發(fā)性骨折35例。
2 心理特點及護理
2.1 緊張恐懼型-安慰 由于陌生環(huán)境的刺激,不理解特殊檢查、手術治療等,對疾病預后的擔憂,甚至面臨著殘疾或死亡的威脅,因此患者心理上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和煩躁不安的表現,感到恐懼不安[1]。針對患者的這種心理特點,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主動熱情地向患者介紹復位的重要性和手術的必要性,及時處理和減輕疼痛,危重患者要安排在搶救室與普通患者分開,努力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
2.2 焦慮型-開導 引起焦慮的因素很多,患者可能因家庭、經濟、工作問題、住院時間長、治療效果不佳、子女不孝等使患者情緒激動、焦慮不安,要求出院或拒絕治療。針對這種心理特點,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焦慮的原因,耐心地做好解釋安慰工作,對情緒激動者要從患者的角度理解他們,告訴他們骨折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只是病程較長并非不治之癥,要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達到良好的愈合效果[2]。
2.3 憂郁悲觀型-鼓勵 這類型多見于傷情嚴重、肢體傷殘以及老年患者,由于臥床時間長、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恢復勞動及工作能力,覺得自己是社會、家庭的負擔,尤其是性格內向者,易產生悲觀失望情緒。針對這種心理特點,護士應主動接近患者,與其談心,用以前已經出院的類似患者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的跟蹤調查結果,說服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認識到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認識到康復信心的重要性;并耐心知道患者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在生活上多關心、多安慰他們,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4 孤獨自卑者-交流 這類型多見于入院初期、病情穩(wěn)定、老年患者,患者住院期間,由于對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管理制度約束、生活單調易產生孤獨感,病情穩(wěn)定后親友漸漸離去或疏于探視,醫(yī)護人員與其交流減少也會產生孤獨感,老年患者對許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易產生情緒低落產生自卑感。我們認為,孤獨自卑的根源在于患者的身心處于封閉狀態(tài),針對這種心理特點,我們采用促進交流作為主要的護理手段。護理人員要主動接近患者,經常與其長談,并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并做好入院宣教,對老年患者要以長輩尊稱,讓患者感到人格的尊重[3]。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提醒其家屬多探視、陪伴。
3 討論
我科實施整體護理以來,著重患者的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心理問題及特點,因勢利導做好護理工作,積極創(chuàng)造出一種消除患者心理恐懼,減輕心理負擔的良好環(huán)境,及時將治療效果和病情變化告訴患者和親屬,使他們能以樂觀、平靜的心情接受治療和護理,從而有利于改善病情和緩解疼痛,促進疾病康復,提高了生存質量。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在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致殘率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醫(yī)護人員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業(yè)務技能,而且還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善于發(fā)現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護理,為患者解除痛苦,幫助患者戰(zhàn)勝疾病,盡早恢復健康。
參 考 文 獻
[1] 張靜芬.心理護理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實用護理雜志,1998,11:602.
[2] 田擁軍,苗京亞.骨科住院患者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287-289.
[3] 袁耿清.醫(yī)學心理學.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181-183,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