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茂
【摘要】 目的 探討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 對本院收治的30例腹部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結論 腹部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病因是多因素引起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化道造影及胃鏡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胃潴留;排空障礙
功能性胃排空障礙(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腹部手術后較少見的并發(fā)癥,本院自2000-2008年共收治腹部術后FDGE 30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2~73(平均55)歲。胃癌根治術后15例,胃潰瘍胃大部切除術后6例,結腸癌根治術后5例,脾切除、門奇靜脈斷流術后4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本組胃排空障礙多發(fā)于術后4~12 d,停止胃腸減壓進食流質,或改為半流質飲食后出現(xiàn)上腹飽脹不適、惡心、嘔吐大量胃內(nèi)容物,含有膽汗,帶有酸臭味?;颊叨喟橛蓄B固性嗝逆,食欲不振,無明顯腹痛癥狀。查體上腹飽脹、輕度壓痛,有胃振水音,大部分腸鳴音減弱,腹部檢查無胃腸型包塊,胃腸減壓量為800~2500 ml/d。
1.3 治療方法 本組均采用非手術治療,病期為1.5~5周?;謴颓暗闹饕Y狀為嗝逆,患者出現(xiàn)嗝逆2~4 d后,再平穩(wěn)2~3 d,然后逐漸恢復進食。①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每天用8%的溫鹽水洗胃,抽空胃內(nèi)容物,以減輕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腫,促進胃張力恢復;②靜脈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補充足夠的熱量,適度應用新鮮全血、白蛋白,補充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特別注意補充鉀;③對病情重、病程長者,采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治療或空腸置管;④藥物治療包括:胃復安、嗎丁啉、紅霉素等。加用中藥及針灸理療,也能起到加快胃動力恢復的效果。
2 治療結果
本組30例患者均經(jīng)非手術治療,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高滲鹽水洗胃,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補充微量元素,使用胃動力藥物及中藥等方法治療,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3.1 發(fā)病機制 ①腹部外科手術后,胃腸交感神經(jīng)活動增強,胃壁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質直接與胃腸平滑肌細胞膜上的α、β受體結合,阻止胃腸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經(jīng)釋放乙酰膽堿,從而抑制胃的肌電活動,延緩胃的排空。胃部的手術又使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迷走神經(jīng)損傷,使殘胃處于無神經(jīng)支配的無張力狀態(tài),膽汁返流,吻合口炎癥水腫及胃腸激素失調;②手術方式對消化道功能也有影響,手術時間過長,胃壁挫傷較重及術后腹腔感染。手術切除范圍越廣,胃腸道重建越復雜;③患者對手術及預后的顧慮,精神處于極度緊張狀態(tài),造成胃無張力癥,出現(xiàn)胃腸排空障礙;④應激狀態(tài)下,胰島素受體敏感性降低,胰島素相對不足,糖異生作用增強,而血糖增高對胃腸動力有明顯抑制作用??傊?FDGE病因是多因素引起的,而非一種因素。
3.2 對于FDGE的診斷目前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胃造影及胃鏡檢查。最重要的鑒別診斷是機械性梗阻還是功能性排空障礙。在明確診斷FDGE的情況下,應耐心堅持積極的個體化的非手術綜合治療,應盡量避免再手術治療。以免患者精神更加緊張,身體受到更大的損傷。在術前或已確診為FDGE后應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緊張心理,增強信心。同時加強營養(yǎng)支持,特別是腸內(nèi)營養(yǎng)(EN)支持,腸內(nèi)營養(yǎng)能夠刺激胃腸激素分泌,促進膽囊收縮胃腸蠕動,增加內(nèi)臟血流,減少代謝并發(fā)癥。因而胃、十二指腸手術中應預防性放置空腸營養(yǎng)管。TPN能夠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在FDGE出現(xiàn)早期使用效果更好,對恢復胃壁功能、阻斷惡性循環(huán)有明顯的作用。胃復安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對食管和胃的平滑肌均有顯著促動力作用。嗎丁啉和紅霉素分別通過阻斷多巴胺-2受體及激活胃動素受體發(fā)揮促胃動力作用。西沙比利為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可加快胃排空.禁飲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目的是減輕因食物胃液刺激所致的胃粘膜和吻合口水腫,促進胃張力恢復。通過胃鏡注氣擴張胃腔和空腸輸出袢,機械刺激胃腸道平滑肌,并使近端壓力局部增高激發(fā)有效的蠕動形成。
3.3 診斷 對于術后FDGE的診斷主要是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通過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來進行的。胃腸道動力障礙是功能性異常,往往表現(xiàn)出的癥狀較輕,患者發(fā)生在術后肛門恢復排氣、開始進食的第一天或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飲食后,出現(xiàn)嘔吐、腹脹、不能進食,嘔吐后有舒適感,可伴有頑固性呃逆,胃腸減壓抽出大量胃液。查體無明顯的腹部壓痛和肌緊張,這樣的功能障礙要持續(xù)較長時間。診斷排除流出道機械性梗阻,臨床常用的方法是作上消化道X線造影和胃鏡檢查,二項檢查可明確胃蠕動減弱或無蠕動,但無流出道機械性梗阻。但避免過頻的胃鏡檢查,以免加重胃粘膜和吻合口水腫。X線檢查為口服或胃管內(nèi)注入30%泛影葡胺或稀鋇劑,然后動態(tài)觀察胃蠕動及排空情況。
總之,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不僅僅發(fā)生在胃手術后,機制尚不明確。結合病史及消化道造影和胃鏡檢查即可正確診斷,在明確診斷FDGE的情況下應堅持積極地非手術治療,多數(shù)患者在3~5周內(nèi)非手術治療均可治愈,一般不宜再次手術。
參 考 文 獻
[1] 張光軍.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32例臨床分析,海南醫(yī)學,2008,19(2):39-40.
[2] 楊瑞明.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4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2):2946.
[3] 龐春宏.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32例分析,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4(1):20-21.
[4] 孫備等.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36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8):465-467.
[5] 王偉民,等.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23例診治體會,陜西醫(yī)學雜志,2008,37(6):67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