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加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07]中發(fā)7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全面組織實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并逐步加大體育成績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成績中的分量”。各地積極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在制定政策,組織實施,新聞宣傳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實際上體育中考也正在成為推進落實中央7號文件,全面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促進學生體質增強的有力抓手。值此新中國建立60周年之際,回顧有中國特色的體育中考之路及剖析發(fā)展方向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體育中考起始試驗階段(1979年—1996年)
1979年上海崇明中學試行升學加試體育,這是我國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的發(fā)端。在此基礎上,1980年原國家教委體育司進行調研并向全國推廣。1981年4月24—30日原國家教委在北京召開“全國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會議”的期間對升學體育考試做了專題討論,充分肯定了這一改革實驗的方向,當時全國有上海、山東、河南、遼寧、湖南、北京等地和廣西、福建的五個市決定試行重點中學招生時增加體育考試。1982年原國家教委體育司在廣西柳州召開了體育考試座談會,繼續(xù)貫徹1981年會議的精神加強體育考試試點工作,據統(tǒng)計,當時全國有24個省市進行了試驗(有的是全省,有的是一省中的一個市或幾個市、地)。1990年國務院批準頒發(fā)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其第九條明確規(guī)定:“體育課是學生畢業(yè)、升學的考試科目”。從此,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1992年4月原國家教委體育司在杭州召開部分省市體育考試工作會議,認真、全面地研究了開展體育考試的有關問題,并于同年8月下發(fā)了《關于印發(fā)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體育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教體[1992]4號),對體育考試的計分、項目選擇、組織工作等作了指導性規(guī)定,正式確定了北京、天津、遼寧、江蘇、山東、浙江、湖南、廣東、陜西等九省市為全國試點省市。1993年在深圳召開會議后,原國家教委下發(fā)了《初中畢業(yè)生升學考試體育試點工作方案》(教體司[1993]25號),要求各試點省市結合本地情況參照“方案”執(zhí)行;同年10月,在無錫市召開了試點省市體育考試工作總結交流會,全國有2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進行了升學體育考試試點。1995年原國家教委出臺了《全國繼續(xù)試行初中畢業(yè)生升學考試體育工作方案》,對體育考試的范圍,組織領導、確定考試項目,評分標準及計分辦法、時間安排、對殘疾和有病學生的照顧、實施工作的要求等七個方面作了較詳細的規(guī)定;同年,5月14—17日在遼寧錦州市召開“升學考試體育”現場會,全國有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試行體育考試。1996年,由于教育內部意見不一,有個別地方暫停了體育考試試點。
經過1979年—1996年,17年的體育考試試點工作,體育考試工作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影響面逐步擴大,逐漸被大家所認可,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發(fā)展階段(1997年一2005年)
1996年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就體育考試作重要批示:“當前不要再爭論考還是不考的問題了,而是要加緊對體育考試的有關制度和方法加以完善,逐步做到使更多的學生和家長能接受?!?997年4月,原國家教委體衛(wèi)藝司與基礎教育司在天津召開“初中畢業(yè)生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座談會”,各省市體衛(wèi)處長、普教處長以及北京、天津五所重點學校的校長出席會議,就一系列有關體育考試的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并達成共識,特別提出了體育考試制度化的問題;同年11月16日,原國家教委印發(fā)了《初中畢業(yè)生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教基[1997]18號),決定自1998年開始在全國逐步實行初中畢業(yè)生升學體育考試該方案從實施步驟、實施對象、組織領導、考試項目、評分標準、計分辦法、收費辦法、免考與緩考、考務工作、保障措施等十個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時,此方案的印發(fā)標志著體育考試作為初中畢業(yè)生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確定下來。1999年3月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與基礎教育司在武漢召開“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研討會”,總結了1998年全國第一年正式實施體育考試的情況,全國除甘肅省外,有3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開始實施體育考試,并對1999年的體育考試工作做出了部署;同年,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教基[1999]5號)指出:“體育考試分數一般為中考總分的5%。要嚴格體育課的考勤制度,積極試行將體育課成績和平時參加體育鍛煉情況計人體育考試總分,折合分數占體育考試成績總分的40—60%,具體分值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確定。農村初中體育學科的考試一般在鄉(xiāng)、鎮(zhèn)范圍內組織。”
自2000年—2005年以來,全國各地開始廣泛推行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制度,并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在考試項目的選擇、評分標準的制定、計分辦法的確定等方面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改革,比如營口市、錦州市、常州市、青島市等都研制了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考試方案,對當地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和加強,對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實施以及各地教育改革自主性的加強,在這期間,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并不是在全國所有地區(qū)實施,部分地區(qū)開始退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狀況,對體育考試不作要求。
三、全面深化階段(2006年—)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xù)下降,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亟待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部分指標的持續(xù)下降,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社會和學校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體育設施和條件不足,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為了扭轉這種狀況,以2006年12月23日召開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為新標志,在其后各種文件和領導講話中,都對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可以說從2006年開始,體育考試進人了全國全面實施和深化階段,并把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作為推動學校體育改革和促進學生體質增強的重要手段。
為了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加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07]中發(fā)7號)文件的精神,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制度,大力推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的有機結合,有效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達
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活動。2007年9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函[2007]31號),決定在錦州、唐山、青島、鄭州、常州、武漢、仙桃、長沙等八市組織開展初中畢業(yè)生升學體育考試改革試點工作。主要內容和目標:一是將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內容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和要求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激勵和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作用。二是將初一、初二年級學生所測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和學生平時體育課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成績,以此促進初中階段學生都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2008年3月教育部體衛(wèi)司發(fā)出《關于做好2008年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司函[2008]12號),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考試方案;要廣泛宣傳、全面動員、精心組織,使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真正成為貫徹中央7號文件、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有效措施和制度保障。目前,全國各地幾乎都已實施體育中考制度,并加大了體育分值,如北京在過去30分的基礎上加了10分體育過程評價分。
四、對體育中考的剖析
1.體育中考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體育中考這項只有在中國才有的學校體育評價制度,是適應中國國情,為了促進學生體質發(fā)展,不得已而采取的加強學校體育的手段。體育中考的目的并不是分數,也并不是為了加大學生的升學負擔,而真正意義是為了引起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重視,對孩子健康的重視。體育中考經過20多年的艱難發(fā)展,實踐證明,提升了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普遍認為實施體育中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生學業(yè)評價的組成部分。
2.在體育考試組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制約體育考試全面實施的因素除了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試組織的特殊性,體育考試需要統(tǒng)一集中學生,統(tǒng)~裁判,持續(xù)考試時間長,對場地、器材要求也較高,所以,不少地方過去在堅持若干年后不得不取消了體育中考。但是,絕大多數地方堅持實施體育考試,不斷探索,在體育考試組織方面取得了一定經驗?;咀龇ㄊ?,比較容易集中的城區(qū)或縣市采用集中考試的方法;而不易集中的地方,如偏遠山區(qū),道路不暢的地區(qū)為避免學生考試期間發(fā)生各種交通安全事故則采用“送考到?!薄ⅰ八涂枷锣l(xiāng)”的方法,即由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考務人員,分組下到各初級中學,在當地組織學生進行統(tǒng)一集中考試。
3.體育考試全面實施及加大分值與中考改革實施等級制之間的矛盾
《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見》(教基[2008]6號)指出:由于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中考改革(即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實驗階段的任務,進入全面推廣階段,2008年全國所有初中畢業(yè)生都應按新課程要求參加中考。目前正全面推行“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力求在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中招生錄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教育要求,轉變部分地區(qū)仍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普通高中錄取新生唯一標準的做法,開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環(huán)節(jié)。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應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評價方式要堅持學生自評、互評、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等都參與評價的做法,要注重客觀事實,堅持激勵上進的導向,引導和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積極推廣采用成長手冊、電子檔案等形式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評價過程應程序清楚、公開,有利于監(jiān)督和公平公正。以上是教育部對整個中考提出的總體要求和改革方向,但在中央7號文件和一些相關文件中卻要求實施中考體育制度并加大體育學科考試的分值。這其實是與整個中考改革方向相悖的,但是如果不進行中考體育考試,體育學科卻又得不到重視,學生體質下降的趨勢還將會繼續(xù),在這種矛盾下,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還需深入思考和研究。
4.體育考試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的問題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鼓勵體育考試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來進一步促進標準的實施,同時也使體育考試節(jié)約化,不用另搞一套單獨的測試,浪費財力和人力。但是,如何與標準相結合,與測試項目相結合呢?還是項目與評分標準都要結合呢?目前,從試點的區(qū)域來看,體育考試項目與標準測試項目結合的多,而評分標準還是有一定區(qū)別,因為這些地方認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評分標準是全國性的,是全國的平均數,而與具體到某一地、市區(qū)域可能還有一定差別。另外,還認為,體育考試是選拔性質的,要拉開距離,而標準測試是評價性質的,個體之間差距并不大,不宜直接套用。如何把體育考試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合起來,甚至在質上替代都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
5.體育考試過程管理成績真實性的問題
部分地區(qū)體育中考成績把體育課、日常體育鍛煉的成績列入總分中,突出了對體育學科的過程性管理及評價,但是,由于這部分成績一般是由學校負責考核,因此,學校為了不影響升學率,通常情況下會給學生較高的分數,這樣就涉及了體育考試的公平性和成績的真實性問題。如何把好這個關,真正加強體育學科過程管理,促使學生積極參加平時的體育鍛煉和上好體育課,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天津在這個問題上利用現代計算機的科學管理基本上解決了體育中考中誠信的問題。
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在我國經過了20多年的發(fā)展,對體育學科和學校體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特別是體能指標的下降,體育考試面臨著改革與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使體育考試更符合教育規(guī)律?如何使體育考試真正成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有力手段?如何使體育考試成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指標?都是需要進一步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