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顯示,四分之三的夢是噩夢。芬蘭研究者安蒂·雷馮索說:“顯然,我們的祖先也做夢,因為做夢是生物學程序之一,旨在訓練我們的頭腦,而我們祖先的頭腦與我們基本相同。他們生活在充滿各種致命危險的環(huán)境,他們的記憶會變成我們今天的噩夢,警醒我們、迫使我們在夢中經歷這些模擬性的危險事件。這樣,當我們在醒著的時候遇到相似的危險事件,我們就會較有心理準備,較有能力生存下來。”
雷馮索說:“雖然我們害怕噩夢,但噩夢有助于我們應付明天。因此,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實在應感謝那些可怕的夢境。噩夢是一件好事。沒有它,人類也許無法存活下來?!?/p>
另外,加拿大蒙特利爾科學家安東尼奧·扎德拉說:“夢不懂得掩飾,夢相對而言是透明的。有可信的證據顯示,夢反映人類的情感問題,以及反映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最關心的事情。”
此外,夢還可以被用作靈感。據說,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發(fā)明元素周期表,就是拜做夢所賜。1845年,美國人埃利亞斯·豪之所以能夠發(fā)明縫紉機,也是因為做夢:他在夢中遭野蠻人襲擊,那些野蠻人手持長矛,矛尖上有洞孔,就像針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