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春
數學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因此,對于數學學習,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還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梢哉f新課標將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凸顯出情商在數學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謂情商,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的意志品質、態(tài)度心情、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組織學生的智力活動,完成接受和儲存信息的任務,而且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因素,使學生態(tài)度積極、心情愉悅、思維活躍,做到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喜愛之情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學科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喜歡那位教師有關。學生喜歡哪位教師就喜歡上他所教的課,在課堂上就感到教師講授的內容生動有趣,以一種積極興奮的情感去學習,從而自覺主動地接受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
二、尊重之情
每個學生的學習都存在個體差異,但人的尊重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題目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差異水平。題目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導入、展開等要盡可能地讓全部學生都能自動加入,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戰(zhàn)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住中選擇恰當的戰(zhàn)略,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建立條件讓他們表現自己并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引發(fā)其上進的力量,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責任之心
一位數學界教授說:“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有責任、更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展現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比例的協(xié)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方法的技巧美,數學形體的對稱美,數學習題的趣味美。
四、寬容之心
生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改進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寬容”,不是指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用一種寬容的情緒,作用于那些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糾正自己的錯誤。在此基礎上,看待學生的優(yōu)點,我們要用“放大鏡”;看待學生的缺點,要用“縮小鏡”,真正以寬容的態(tài)度處理學生的錯誤。有的錯誤學生是會一犯再犯的,要容許學生的錯誤出現重復,這是正常的,他們畢竟還是孩子。
五、激勵之情
構建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構建,由此可以發(fā)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品質,給學生提供活動和自我激勵的機會,積極引導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可行的學習計劃和目標,提醒學生一旦做出決定就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無論在課堂上思考問題還是在課后作業(yè)練習中,都要求學生換個角度思考,選擇最佳方法,認真分析錯誤原因,只有發(fā)自內心需求,嚴格對待才能主動克服困難,提高反思能力,從而達到激勵上進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反思——克服——激勵中得到真正的意志培養(yǎng)。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情商因素的有機參與,做到以情為動力,以理為依托,情理交融。用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情,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