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華
民間美術與平面設計藝術從表面上看毫無聯系,一個來自于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學思想,一個來自于現代工業(yè)文明催生下的商業(yè)化程式,但是它們在當代平面設計藝術的功能主義和構成主義風格上,表現出了更多的相似相通之處。尤其是民間美術在象征、寓意性、空間聯想等造型方式上與現代平面設計有著更為廣泛的聯系,并在現代設計中被運用到包裝設計、書籍裝幀、平面廣告設計、標志設計、招貼設計等各個設計領域,對完善人性化設計、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當代藝術設計美學觀,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下面我們就通過對民間美術與平面設計的造型特征進行比較,來感受民間美術與平面設計在造型上共同的造型規(guī)律和審美情趣。
一、夸張變形的造型方式
民間美術和藝術設計在對物象特征擇取上大同小異,往往都從大的形狀出發(fā),并加以夸張、變形??鋸埵址ǖ倪\用都是它們表現物象特征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夸張手法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出自它們對物象的夸張與傳統(tǒng)審美心理。如“將無項女無肩,十斤獅子九斤頭,一斤尾巴掉后頭”等夸張其典型特征而舍棄一般特征的方法,使作品增強了造型上的力度。
拿圖形標志來說,香港鳳凰衛(wèi)視的臺標,就是借用了彩陶上的鳳鳥圖形,并使用了獨特的“喜相逢”結構形式,反映出一種厚實的文化底蘊,而且鳳鳥兩兩相對,選用了變形造型方法,突出了“鳳凰”這一主題形象的完美性,線條流暢優(yōu)美。這是一個成功吸收、借鑒民間圖形與造型手法的現代設計的典范。
二、聯想的造型方式
民間藝人對物象的造型方法絕非用現代透視法那種定點、定位的理性方式,而是以民間特有的空間聯想的方式,通過對物體長期接觸,所獲取的多方面的、由表及里的感性理解,用平面的手法把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不同物象特征綜合表現在同一平面空間上。如湖南灘頭年畫《老鼠嫁女》中的老鼠和馬,不是在側面身上出現正面的頭,就是在側面的頭部出現正面的兩只眼。在現代平面設計的作品中,這種多角度觀察、空間聯想的手法也屢見不鮮,甚至表現思維也和民間美術有驚人的相似。例如在1988年,香港八位著名設計師赴日本舉辦展覽設計的主體海報的設計,設計師由漂洋過海之意,聯想到傳說中的八仙過海的故事,并充分利用了民間繪畫的形象,使得“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語意生動形象,與參展的每位設計師一一對應。
三、象征寓意的造型方式
象征寓意是民間美術造型的要素之一,在寓意方面,設計藝術和民間美術同出一源,都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如團花剪紙寓意團結和氣、抓髻娃娃被用作避邪招福的吉祥物、以蝙蝠諧音“?!钡取_@些造型以它深刻的內涵和美好的寓意為人們所傳承,成為民間美術造型中最富有美學價值的一部分。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雖然不像民間美術那樣每一個造型都有其本身的寓意及其所熟悉的程式,但只要涉及到民族傳統(tǒng),設計師也總是在這些民間美術本身蘊涵的寓意中尋找靈感。中國聯通的標志,取法于民間祥瑞圖案“盤長”,取其“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之意,同時也代表著聯系和溝通,其現代標志設計的要求與民間美術造型因素完美而生動地結合在一起。2008年申奧的標志創(chuàng)意,則來源于吉祥的“中國結”,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xié)作、交流、發(fā)展,攜手共創(chuàng)新世紀。這些圖形在造型上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又有著較深的文化內涵。
四、圓滿完美的造型方式
民間美術在造型上追求“求全求美”。它的這種傳統(tǒng)的圓滿、完美的審美觀念使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不少啟迪。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例:大年三十的團圓飯,必須有一道全魚做的菜,這道菜要從除夕吃到正月十五,這叫“有頭有尾”、“年年有余(魚)”;假如有杯子、碗碟之類的器具不小心打碎,必說“越打(碎)越發(fā)(財)”,或說“歲歲(碎)平安”之類的話以驅晦氣。這種“以全為美”的審美原則,被廣泛地運用到現代產品包裝設計之中,追求造型的完整、美滿,忌諱殘缺。例如在市場上有一種叫做“野果生活”的果汁包裝就很吸引人,它的圖案造型是兩個民間繪畫形象的小孩用竹竿打野果子的場景,其中一個男童揮竿打野果,一個女娃正在用布兜在下面接著。我們之所以對這個場景的記憶那么深刻,主要是因為對形象完整、美滿的追求而產生的快樂和收獲的情感,使消費者因圖案的生動、美好而開始憧憬那種美滿的生活。這就是一款源于追求完美、圓滿的包裝設計的影響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民間藝術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稚真的審美格調,是現代設計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源泉。我們既要繼承昨天的民族文化,又要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今天的民族風格?,F代設計只有既巧妙地吸收民間美術中的精華又大膽創(chuàng)新,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優(yōu)秀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88.
2.(美)阿恩海姆,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孫磊、唐家路,《中國吉祥裝飾》,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4.崔生國,《圖形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5.門德來,《現代圖形設計——創(chuàng)意與表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