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徐百佳
摘要:以“徽州三雕”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不僅豐富了中國建筑文化的樣式和內容,還為后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圖形遺產”。本文分別從審美、社會、文化的角度闡述了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圖形遺產”的價值。
關鍵詞:“徽州三雕”; “圖形遺產”; 價值
中圖分類號:J305 文獻標志碼:A
徽派建筑是以大型木架為支撐的磚木結構或木石結構。這種結構提供了徽州雕刻藝術的展現(xiàn)空間和材料特點?;罩莨そ硞兝米匀粭l件的優(yōu)勢,以木、石、磚為材料,以徽商經濟作基礎,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徽州三雕”藝術——木雕、磚雕和石雕藝術,其中內容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當屬木雕?;罩萑褚渤蔀榛罩萁ㄖ匾乃囆g特征之一?!盎罩萑瘛彼囆g不僅豐富了中國建筑文化的樣式和內容,還為后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圖形遺產”,這些“圖形遺產”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其后的文化積淀。其高超的技藝,有著永遠值得發(fā)掘和探詢的價值。
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大都兼有實用和裝飾的雙重功能。這里所說的“圖形遺產”是指徽州古建筑雕刻所遺留下來的脫離于建筑功能以外具有單純的象征和審美意義的圖形和紋樣。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墨歙硯等姊妹藝術的相互交融使得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的“圖形遺產”擁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其廣泛的內容和題材幾乎包含了傳統(tǒng)圖形所有的門類:有人物、山水、花鳥、禽獸、蟲魚、云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楹聯(lián)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以人物為主的題材有名人軼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族風情、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等;以山水為題材的主要是徽州名勝,如黃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風光;有梅蘭竹菊、牡丹海棠、荷蓮靈芝等植物圖案;有龍鳳麟龜、獅虎象豹、飛鳥蟲魚等動物圖案;有福壽萬喜等文字圖案……這些優(yōu)秀的“圖形遺產”背后所隱含的知識系統(tǒng)、精神指向、思維方式、智慧結晶和文化價值觀念,在今天仍具有持久的價值和意義。
一、審美價值
作為具有裝飾意味的徽州古建筑雕刻的“圖形遺產”,從構圖、造型、工藝到色彩形式,都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1、造型美。在造型藝術中,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屬于平面造型與空間造型的結合體。無論是二維空間的平面造型還是三維空間的立體造型,都顯示古建筑雕刻藝術“圖形遺產”精湛的造型能力和藝術美感。建筑雕刻需要服從其作為建筑裝飾的位置,其內容和形式往往要受到材質和空間的制約?;盏竦靡嬗诨罩莨そ硞兏叱募妓嚭驼w構思的能力,他們做到胸有成竹,因圖制宜,并在作品中運用了提煉、夸張、隱喻、組合等通俗易懂的造型程式,也不缺乏統(tǒng)一與變化的生動對比。造型比例協(xié)調、美觀,不論雕刻的形式是采用淺浮雕,還是圓雕、透雕,都有著極強的立體感和復雜的明暗關系。尤其是木雕作品由于材質的柔軟易于雕刻使得對象可以精細刻畫,物象的造型主要采用以線為主的造型方法,線造型的好壞決定了裝飾感的強弱。直線、曲線、粗線、細線、短線、長線等不同的線條的運用對比產生了強烈的節(jié)奏感。雕刻的畫面一般很少留大片空白,構圖飽滿,往往用樹、花、枝、葉云紋等圖案來填補空白,串起一個個人物場景和故事[1]39-40?;罩菽镜袼囆g中那些造型準確、生動傳神的角色人物有著令人驚訝的寫實功底,連動態(tài)和眼神也拿捏的準確到位。這些生動傳神的角色人物,在天井投下的天光下,動感強烈,栩栩如生。
2、工藝美?;罩莨そ硞兊木康牡褡凉に囂嵘嘶罩莨沤ㄖ窨獭皥D形遺產”的藝術價值,也將徽州傳統(tǒng)建筑升華到一個新的美學境界。新安畫派、徽州版畫、篆刻、硯雕等姊妹藝術的相互促進、借鑒、切磋極大地提高了徽州工匠的藝術修養(yǎng),影響并豐富了雕刻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2]136?;罩莨沤ㄖ窨痰墓に囀种v究,幾乎集中展示了雕刻的所有工藝:有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透雕、漏雕、線刻等。浮雕和圓雕是在磚、石、木材質上依靠形象的起突造成浮凸的立體效果,使得重點圖案凸顯,圖底關系明確。雕刻工藝在具體運用時多是組合并用,浮雕加圓雕,或是浮雕又加線刻,蓮花門的裙板常用木刻浮雕,而梁下斜撐等常采用圓雕。透雕多用于門樓磚雕,通常在不到一寸厚的磚坯上由近及遠分出重重層次,有的雕琢層次竟達七、八層之多,精雕細琢,華美精細,極具立體效果。有的透雕是兩面雕,兩面都可以欣賞。漏雕多見于蓮花門窗、隔扇掛落等鏤空部分,圖案變化極為豐富。鏤空雕飾玲瓏剔透,尤其在光影的滲透下呈現(xiàn)出內外空間交融的意趣之美。線刻通常為平板線刻,有凹刻和凸刻兩種形式?;罩莨沤ㄖ窨坦に嚨娘L格也變化多樣:有的粗放,有的簡約,有的率意,有的嚴謹,有的追求塊面,線條方硬,有的追求渾圓,線條柔和,有的追求平面繪畫效果,有的追求深度明暗效果……不同的雕刻工藝呈現(xiàn)了多元的態(tài)勢。
3、色彩美。徽州古建筑雕刻的色彩與程朱理學和老莊美學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徽州由于是朱熹的故里,直接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宋以后徽州學子們都是“讀朱子之書,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將朱熹的美學思想奉為圭臬。朱熹認為“大抵圣人之言,本身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無窮”,主張平淡自然的美學理想。春秋時期的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主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以審美的“后歸于樸”來使天下太平。莊周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競美”,體現(xiàn)了道的精神的“樸素”。程朱理學和老莊的美學思想使得徽州的雕刻藝術追求天造地設的自然裝飾效果[3]?;罩萑翊蠖急3至耸⒛?、磚的天然質地,很少加以涂飾。古建筑門樓、門罩的磚雕精細不以五色勾畫,抱鼓石、柱礎、漏窗的石雕也都保持著青石、麻石的材料質感,木雕相對于漆朱貼金、金碧輝煌的廣州潮州金漆木雕,大都不施漆,俗稱“清水雕”,以顯示木質紋理的質地之美?;罩萑癖3至瞬馁|的天然紋理和本來的色彩,充分體現(xiàn)了材料的質地之美。它們與徽州古民居本身黑白灰的色彩在層次變化中組成單純、統(tǒng)一的整體色調,也體現(xiàn)了“道法自然”的東方美學思想。
二、社會價值
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圖形遺產”中所包含的傳統(tǒng)美德和精神財富在構建今天的和諧社會中,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1、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徽州文化的內核是以儒學為中心的傳統(tǒng)文化,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圖形遺產”的表現(xiàn)內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體現(xiàn)了以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倫理為中心的美學思想。倫理美學思想的核心是“仁”,徽州木雕的絕大部分內容都體現(xiàn)了這種以仁愛為核心、以忠恕為本的思想,強調“禮”的行為規(guī)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愛的美學主張,強調美的倫理性本質[1]43?!爸揖龍髧薄ⅰ靶⒌馈?、“累世同堂”、“忍讓”、“中庸”、“恩榮”、“冠禮”、“讀書及第”、“崇王”、“福祿壽”、“小康之世”等更是徽州古建筑雕刻常見的內容和題材。其中孝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獨特形態(tài),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倫理與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徽州木雕常用的題材,徽州民居木雕中就有雕刻著全本“二十四孝”的窗格心。忍讓、謙和更是培養(yǎng)了中國人寬厚兼容的胸懷和厚德載道品格,塑造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民族精神。[1]15
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圖形遺產”中所表現(xiàn)的尊老敬賢、寬容謙讓、自強不息的傳統(tǒng)美德,是人類永恒的精神財富。這些顯現(xiàn)儒文化本質精神的成分在今天仍然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正如董建華在199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慶典上演講辭中說的:“需要加強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價值觀的認同,包括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遜厚道、自強不息?!闭莻鹘y(tǒng)文化中的中國精神才使得這個民族生生不息[1]45
2、培養(yǎng)堅強樂觀的人生觀?;罩莨沤ㄖ窨趟囆g“圖形遺產”還反映了民間美術樂觀與繁榮的基本精神。在眾多的雕刻藝術作品里,體現(xiàn)的是徽州人“知足常樂”、“安貧樂道”的處世哲學以及他們“人丁興旺”“四季平安”“五谷豐登”的樸素理想?!案5搲邸?、“如意”、“團花”、“生生不息”等圖形紋樣,反映了他們對待幸福與痛苦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堅定樂觀、積極向上的審美理想。這些傳統(tǒng)的裝飾圖形常常成為一種賦有象征性的社會意義的符號系統(tǒng),人們依靠和服從這些直觀生動的符號化的系統(tǒng)來組織自己的社會生活,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世界。這些通俗易懂的圖形紋飾也是人們接受文化教育,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那些演繹在雕刻藝術里的真摯、純凈、自然、貼近于生活的圖式語言,具有形象性、愉悅性、感染性的藝術特點,同蒼白深奧的文字說教相比,有著打動人心的原始的生命力。
三、文化價值
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是由封建官僚、文人、商人、庶民、藝人共同參與和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式,反映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間文化、世俗文化、文人文化、商人文化、歷史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價值。
1、儒家文化。從東漢到南宋時期,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大規(guī)模的南遷,大量的中原士族、文人因避北方的戰(zhàn)亂南徙徽州,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中原文化。發(fā)達的中原文化與古徽州土著居民的山越文化長期融合、同化,直至中原文化反客為主,山越文化被中原文化代替[2]15。中原建筑文化的精神向度是儒家的倫理道德秩序,因此徽州的建筑文化不可避免的被打上儒家文化的烙印。程朱理學是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在兩宋時期的新發(fā)展。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都是理學的集大成者,由于徽州是“程朱闕里”,使得程朱理學在徽州得以貫徹和實行,以“仁”、“禮”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為徽州人身體力行的道德標準,也使得徽州三雕作為建筑裝飾的教化作用明顯。作為明清民間美術的徽州三雕藝術已成為儒家思想傳播的載體工具了。在徽州三雕的題材里,大量出現(xiàn)了體現(xiàn)儒家文化倫理道德最本質特征的“中庸”、“忍讓”、“忠”、“孝”、“節(jié)”、“義”的題材。如表現(xiàn)“孝”的“臥冰求鯉”、“二十四孝”、“百子鬧元宵”、“郭子儀上壽圖”等;表現(xiàn)“忠”的“岳母刺字”、“蘇武牧羊”、“趙子龍救孤”、“桃園三結義”等;表現(xiàn)“節(jié)” “義”的“送郎趕考”、“母子圖”等。
2、宗教文化。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圖形遺產”還吸納融會了儒、道、佛的精神資源。明朝朱元璋實行的“三教合一”政策,對徽州有著相當?shù)挠绊?。徽州三雕的圖形里不僅包含了體現(xiàn)“忠、孝、義”的儒家思想題材,還出現(xiàn)了大量我國本土宗教道教的題材。如“福祿壽三星”、“麻姑獻壽”、“鹿鶴同春”、“八仙過海”和八仙手中所持寶物的“暗八仙”等,反映了追求福祿、福貴、多子、吉祥如意、長生不老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則給三雕藝術帶來了新的內容和形式。在雕刻題材里出現(xiàn)了佛教文化的許多造型,如常見的盤長紋樣、“萬”字符號,八吉祥造型、蓮花紋樣等。
3、民間文化?;罩莨沤ㄖ窨趟囆g“圖形遺產”裝飾的題材體現(xiàn)出一種民間文化的傳承性。三雕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民間藝人主觀意志的充分體現(xiàn),是勞動人民現(xiàn)實生活的表現(xiàn)和對理想生活的憧憬。那些神話傳說、耕種、砍柴、放牧、宴飲等雕刻無不貫注著他們的巨大熱情。生殖與生命成為“圖形遺產”中恒常的主題?!肮橡d綿”、“麒麟送子”、“八仙的故事”、“鹿鶴同春”、“福祿壽三星”等耳熟能詳?shù)念}材,無不反映了他們對生殖、生命的真情向往和對吉祥、幸福的執(zhí)著追求。他們往往借助圖案的寓意和諧音表達真正的主題。如“五福(蝠)捧壽”、“吉慶(磬)有余(魚)”、“馬上封(蜂)侯(猴)”……這些民間藝術家們把他們對于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他們的質樸與熱情,以及他們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都淋漓盡致地物化在這些圖形藝術作品之中。
4、歷史文化。徽州文化以其自身的系統(tǒng)性、內容的廣泛性、成就的代表性濃縮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宋以后)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特點,具有主流文化的特征。而徽州古建筑與雕刻藝術“圖形遺產”是歷史的遺存,是非常鮮明的、具體的、可見的徽州文化教材,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和標本價值。這些“圖形遺產”是歷史信息的載體,它們像一面鏡子折射了幾個世紀中人們的思維、生活和社會習俗等,成為今天的人們窺探古人精神世界的真實窗口。
這些“圖形遺產”還演繹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清代中期以后的徽州三雕藝術雕刻技法日益復雜化,多層的鏤空雕適宜表現(xiàn)人物故事情節(jié)。雕刻題材中出現(xiàn)了神話傳說、戲文故事等歷史文化題材,如“武松打虎”、“劉備招親”、“三英戰(zhàn)呂布”、“姜太公釣魚”、“穆桂英掛帥”、“水淹七軍”等,雕刻畫面層次豐富,人物背景刻畫細致入微,栩栩生動。生動直觀的藝術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結語
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的“圖形遺產”,以其豐富的內容和題材,精美的雕刻工藝,質樸的色彩形式,生動傳神的造型語言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受到數(shù)以萬計的人的喜愛。它們在經歷了數(shù)百年社會的動蕩和風雨的侵蝕后仍熠熠生輝地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財富。面對全球一體化帶來的對民族藝術的挑戰(zhàn),在新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認識和探詢其背后的價值,使傳統(tǒng)的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這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愿望,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俞宏理.中國徽州木雕[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2]朱永春.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3]莊一兵、周謹.徽州四雕的審美意蘊[J].美術, 2005,(6):118.
(責任編輯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