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聰
摘要教學語言尤其是口頭語言的藝術性可大大增加教師的魅力,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本文探討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生動地再現教材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生物學語言啟發(fā)性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教學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它不僅要符合語言學的一般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而且要具備教育教學和科學上的獨特性。如同計算機有“計算機語言”一樣,生物學也有自己的“生物學語言”。生物學語言是用以描述、闡釋生物體和生命現象的符號系統(tǒng),生物學概念、術語、圖表和專門代號則是構成生物學語言的符號。它是隨著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在自然語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工語言符號系統(tǒng),具有明確性和單義性的特點。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把深奧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教材的主要內容呢?筆者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談談自己的觀點和做法。
1 生物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科學性和準確性,這是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對生物學教學最重要和最起碼的要求。因為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語言才能把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學生也只有理解教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加以消化吸收才能掌握所學知識。如果自己用詞不準確,表達不科學,容易使傳授的知識走樣或引起歧義,造成學生理解錯誤或產生新的疑點。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必須正確引用生物學名詞概念和術語,要用精確的語言來表達知識的內涵,做到準確而不模糊。
2 生物學語言的啟發(fā)性
語言的啟發(fā)性實際上是巧設“懸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終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所以教師運用的語言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的積極思維,同時要激發(fā)學生用多種分析器官協(xié)同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3 教師語言的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幽默,富于感染力。心理學認為:把抽象的概念、理論等以形象的情感語言組織起來,能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大腦左右半球的相互誘發(fā)和協(xié)調活動,從而促進智力發(fā)展。所以教學語言要大膽地、恰當地運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或小幽默,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
3.1精心設計導言,激發(fā)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個好的導言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使他們全神貫注、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學習新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3.2巧妙引用諺語和詩詞
在生物教學中把有關的詩詞知識滲透進來,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激發(fā)他們的思想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諺語是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能用簡單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把有關生物知識方面的諺語知識引進課堂,即加深了對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認識,又能使學生運用到所學生物知識,來解釋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生物現象。
3.3恰當運用比喻手法,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要使學生覺得生物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形象的語言可營造出真實生動的情景,引人入勝的氛圍,而枯燥無味的語言無疑是一副“催眠劑”。所以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生動形象、活潑有趣、深入淺出,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可運用形象的比喻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通過比喻,不但給枯燥的語言注入調味劑,使學生興趣倍增,且可借以豐富和美化課堂語言,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3.4巧妙運用生物語言,演好課堂“收場戲”
如果把教師講好一堂課喻為唱一出好戲,“開場戲”固然有鎮(zhèn)住觀眾的作用,而“受唱戲”更有撼動人心功效,即所謂“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教學收場時,教師可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本課結尾進行充實、拓闊,以誘發(fā)學生的聯想,擴展學生思路。如講昆蟲危害時,可這樣收場:在1978年,從非洲大西洋海岸的摩洛哥到喜馬拉雅山麓的巴基斯坦;從北美洲的堪薩斯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有60多個國家受到蝗災的威脅。據統(tǒng)計,在這次蝗災中,每天蝗蟲吃掉0.8-3.4萬噸植物。東非和中非損失農作物價值150-200億美元,致使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大家想一想,如果這一幕發(fā)生在我們國家某一地區(qū)又會是怎樣的呢?從而逆向誘導,激智增趣。
總之,教學語言尤其是口頭語言的藝術性有利于教師充分地發(fā)揮主導作用,把具體形象化、生動性教學語言運用到抽象授課內容中,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