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虎
摘要審美教育是當今語文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其任務就是在向學生普及美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正確地欣賞和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語言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語文的審美教育,貫穿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是構成語文素質整體發(fā)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新課改后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就明確告訴我們,語文教學肩負著審美教育的使命,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作品中“美”的理解和感受,進而提高自己審美情趣和語言欣賞水平。那么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呢?
1 熟記名言名句,提高學生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雖題材不同,風格各異,但蘊涵著豐富的審美內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體悟生命的范本,能大大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生的體驗,從而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的美育價值。事實上,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藝術品位的同時,也提高著學生的人生品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人生的思考,建立健康獨立的人格。
2 誦讀,讓學生反復品讀教材中的語言美
誦讀,《辭源》解釋為:“念,熟讀”,它是提高學生語文教材中關于美的鑒賞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師用示范誦讀的辦法,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背景以及情感,并且?guī)ьI他們反復朗讀,并讀出感情,讓學生認真體會作者的情感和作品所表達的意境。這個過程是含英咀華的過程,也是把經(jīng)典的語言“融”入個人身心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誦讀為主、輔之以分析點撥的教學方法,分步驟先后采用范讀、個別讀、閱讀等方式,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吟詠中把文章的語言符號幻化為真實的畫面和情景,從而自然而然地進入審美狀態(tài),去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和鄉(xiāng)情美并陶醉在作者創(chuàng)造的美的世界里。
3 善于體會文章的語言魅力,提高審美能力
課堂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而語言的藝術魅力和語言美感除了通過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來表達,更重要是透過看似平淡的語言細節(jié)描寫能更恰如其分地表達真實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思想,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分析和體會教材中的語言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賞析能力。
4 激發(fā)情感,渲染情景,讓學生獲得美的情感體驗
審美的一個特征是情感體驗。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認識到喚起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關鍵,也意識到教學中不應該孤立地進行文本闡釋,而是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聯(lián)系起來,明確閱讀作品不僅僅依靠技術、技巧,更重要的是依靠讀者自己的生活、情感、文化積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能沉浸到文本給予的特定審美情調中,把握住文本的審美內涵,通過自身的語態(tài)、表情、手勢、語言方式以及講析節(jié)奏的張馳抑揚,創(chuàng)設出某種生動的審美情境,讓學生參與審美體驗。事實上,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文學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讓學生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心理活動過程,要使學生產(chǎn)生美的心理律動,獲得美的情感體驗,教師就必須“動之以情”,渲染情景,用情感打動學生,引導學生感悟“美”的深蘊。
葉圣陶先生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譴我們的想象。這樣看來,教師和學生對于文學作品就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接受,而是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能動的積極的再創(chuàng)造,師生雙方都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感情、記憶,按照自己的審美習慣和愿望,給作品形象以補充,使作品形象更加具體,更加豐富,并使之活起來,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積極的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須讓學生進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象,體味玩賞深層的審美意象,或心馳神往,或心領神會,甚至達到“象喜亦喜,象憂亦憂”的情感共鳴境界。
有了師生雙方的聯(lián)想和想象,語文教學過程中便會出現(xiàn)各種奇跡:那文字符號就可幻化成栩栩如生的形象;那靜態(tài)的白楊樹就有了生命;那流淌的春水就有了情感;那古代的、外國的文學作品也就能讓師生的神思遨游于遠古世界,心馳神往于異國土地,瀏覽異地風光,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無形勝有形的真實意境。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直觀的、直感的、情感的、審美的語言素質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語文的世界應該是人文的、情感的、審美的世界,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開啟學生豐富情感的世界。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置課堂,創(chuàng)造審美的環(huán)境和氣氛,把學生引導到作品“美”的境界之中,使學生在提高自己的語言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