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玲
關于師德,專家學者多有闡述,筆者不再贅述。筆者從教二十載,有了一些感悟,想談談初淺的看法。
“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是進師范學校必須接受的教育,其實就是師德的教育,因為它是師德的基本體現;“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畢生精力”是師范畢業(yè)時的誓愿,更是師德的最終詮釋?;厥锥甑膹慕虤v程,“師德”二字的涵義在不斷更新、不斷拓寬、不斷深化。要真正做到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畢生精力,就必須做到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塑造更為完美的形象、無私奉獻自己的愛心、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豐富的知識是師德的扎實基礎。要有高尚的師德,就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F代社會在高速發(fā)展,新知識、新觀念、新理論不斷涌現,我們每天都在迎接一個新的世界。尤其是我們教師,面對的是求知的學生。而處于這個“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生,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道、知識的種類范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都具有迥異于前輩的特點和優(yōu)勢。這就必然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斷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博覽群書,涉獵其它領域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視野,具有淵博的知識;學習業(yè)務知識,鉆研教育理論,具備本學科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師只有具備了淵博的學識、廣闊的知識視野,方可居高臨下、游刃有余;才能把教育視為藝術,扎扎實實學習研究教育規(guī)律,做到反復琢磨,達到精益求精;才能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在傳授知識上努力探索,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才能在不斷總結和錘煉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教學藝術;才能擔當起培育英才的重任,才能適應時代要求。陶行知先生在半個世紀前就說過:“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無私的奉獻是師德的堅實核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教師就注定要有蠟燭精神,就要做到無私奉獻,就要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永不言累;就要敬業(yè)樂業(yè),不求索取,把自己的生命、樂趣、幸福建立在學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艱巨的育人重擔,重要的教學工作,煩瑣的班務工作;課前的精心準備,課中的充滿激情,課后的耐心輔導;教案的認真撰寫,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學生作業(yè)的細致批閱……都離不開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面對一撂撂的學生作業(yè),一疊疊的學生試卷,要圈閱好,糾正好,為此必須挑燈夜戰(zhàn);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時,必須做到拋開家庭,忘卻自己,一心想到的是朝夕相處的學生。在個人 上要求我們胸懷坦蕩,甘于寂寞,能耐清貧,不圖名利,不計得失,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有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像魚兒有鰭,鳥兒有翅,才能在教育教學的天地里輕快游弋,自由飛翔;有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才能真正肩負起社會的責任,完成歷史的使命!
完美的形象是師德的良好展現。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而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在學生的視野之中,是學生效仿對象。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在學生面前呈現嶄新的面貌、積極上進的狀態(tài),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時刻以美的語言、行為和心靈去感染和教育學生,成為學生熱愛生活、富有愛心、積極向上的效仿楷模、學習榜樣。只有我們教師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的效果。江澤民同志曾要求:“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p>
無微不至的關愛是師德的無瘕補充。教育學生需要耐心,更需要充滿愛心。博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蹦軌虻玫浇處煹年P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極大的推動作用?,F代教育是愛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師應努力營造熱情洋溢、充滿關愛的教育環(huán)境,以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親切關懷的語言、溫柔親和的目光組織教育活動。笑對學生,就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精神飽滿,減少沮喪、渴求成功。對學生應由只提要求到多給關懷,由一味指責到千方百計讓學生品嘗成功。如果學生做錯事或成績差,就恨鐵不成鋼,不去積極幫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訓斥、向家長告狀,就會既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抗情緒。自認為是為了學生“好”,是“愛學生”而濫施懲罰的教育觀念和做法是陳舊的、錯誤的?!皭蹖W生”不是老師居高臨下的“恩賜”,而是在民主平等、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的“愛”。因此,教師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就象對自己的子女一樣不厭其煩,給予極大的寬容和關愛,把關愛傾注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和學生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聆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在學生面前勇于承認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誤,用真愛去贏得學生的信賴。多給后進生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把對他們的“反感”換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尋找他們的優(yōu)點,真心地去贊揚、去鼓勵。為后進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得到健康發(fā)展。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也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梁,教育才能真正出成效。
師德,就是要以淵博的知識作基礎,無私奉獻的精神作保證,以完美的形象為前提,無微不至的關懷為鋪墊。教師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就不會成為空中樓閣。教師有了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才能更好地為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切,為民族的昌盛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收稿日期:200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