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恒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032-02
摘要:隨著高校新聞工作的發(fā)展和新聞信息量的不斷增大,新聞攝影在校報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校報新聞圖片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攝影記者的水平和能力,高校校報必須抓好新聞攝影記者綜合素質的強化與培養(yǎng)。
關鍵詞:高校校報攝影記者素質
新聞攝影是高校校報傳播新聞的一種體裁,它通過一幅幅優(yōu)秀的可視形象來宣傳學校改革、建設與發(fā)展取得的成就,能使廣大師生員工關注學校發(fā)展,參與學校建設,也使校報令人注目,給人一種圖文并茂的感覺。隨著高校新聞工作的發(fā)展和新聞信息量的不斷增大,師生員工不僅希望從校報上看到可讀性較強的文字報道,而且希望從校報上看到內涵豐富的有價值的新聞攝影報道,圖片作為一種重要的新聞報道手段,在校報中的低溫和作用日益凸顯??梢哉f,未來校報新聞攝影的競爭決不是器材和技術的競爭,而是攝影記者綜合素質的較量。校報攝影記者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圖片傳播需要,迅速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滿足師生員工對信息的需求。筆者認為,要提高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素質。必須努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強化與培養(yǎng)。
一、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高校校報作為學校黨委的機關報,是學校黨委的重要宣傳喉舌和對全校師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牢固樹立喉舌意識是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攝影記者應當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知道師生需要什么,自己應該拍攝什么。校報上的新聞照片否有新聞價值,主要是看它是否符合當前的政治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是否迅速及時的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沒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照片,不管畫面和線條多么清晰、構圖多么完美,也不能被采用。因此,新聞攝影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深刻體現(xiàn)黨的方針政策,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觀察、分析問題,在選擇主題上狠下功夫,這樣才能從工作生活中選擇和拍攝最能體現(xiàn)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對當前中心任務最有代表意義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新聞照片。校園新聞攝影作品除了要能夠反映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外,還必須有一定的思想性。攝影記者要想通過攝影作品向師生員工傳達一種什么信息,說明一個什么道理,達到一個什么目的,主要靠新聞攝影作品的思想性來體現(xiàn)在。而思想性體現(xiàn)在攝影記者身上,最主要的就是社會責任感。攝影記者要努力貫徹落實“政治家辦報”原則,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弘揚時代主旋律,反映學校改革發(fā)展成就和師生員工良好的精神風貌,服務于和諧、穩(wěn)定的政治大局。
二、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扎實的攝影基本功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新聞記者應成為雜學家。這就是說新聞攝影記者不光是會按快門,應有比較廣的知識面,要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要學習美學常識,學習文藝理論,學習造型藝術的理論知識,要有版面設計方面的知識。如果不懂得所拍攝對象的一般常識,不懂得光學和美學等與攝影有關的一般常識,違反規(guī)律,不僅無法拍出好照片,而且拍出來的照片可能出現(xiàn)錯誤或笑話。校報攝影記者除了多拍、多練,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外,還要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如果在實踐中沒有用心去體會、去探索、去總結,不把實踐的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要想有所跨越是很難的。攝影理論家丁遵新將攝影創(chuàng)作分為四個高度:一是技術的掌握,二是技巧的運用,三是攝影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四是藝術特色的形成。一般來說。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是攝影藝術的初級階段,比較容易掌握。而第三和第四高度屬于攝影藝術的高級階段,尤其是第三階段是跨入攝影藝術高級階段的關鍵,僅靠實踐的經(jīng)驗是很難達到的。校報新聞攝影記者在下苦功提高自己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必須打牢攝影的基本功。牢牢把握住“真實”這個底線,將積累的實踐經(jīng)驗與理論相結合,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真與美的直接結合”。
三、要有強烈的形象敏感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新聞攝影意識
在新聞攝影的實踐中,有時會遇到突發(fā)性事件的場面,攝影記者沒有料想到的新聞形象會突然呈現(xiàn)在眼前,這形象瞬間即逝,而且不會再重復出現(xiàn)。如果攝影記者反應機敏,感悟性好,拍攝技術過硬,具有迅速地應變應急的能力,這種瞬間的新聞形象就不會漏掉,就會拍出質量較高的新聞照片。校報新聞攝影是通過視覺形象來報道新聞的,攝影記者在校內召開的會議這類題材上,要在“求新、求真、求意”的基礎上,拍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的鏡頭。目前大多數(shù)校報攝影新聞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會議類的新聞攝影太多,題材單一,形式呆板,校報所用的照片,多以插圖式的會議照片為主。攝影記者應多花心思去研究會議的內容,努力尋求新聞的深度,使新聞圖片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樣采訪一個會議,如果機械地看待攝影報道,除了準確地記錄會議的情景外,不能從更高的角度反映事件的真實性、時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拍出來的充其量只算是一般的紀實照片。校報攝影記者只有不斷打破會議攝影界限,開拓新聞攝影的深度和廣度,才有可能超越別人。超越自己,才能使會議新聞攝影報道更富有新聞價值,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的校園圖片新聞佳作。
四、要有捕捉新聞信息的意識和典型瞬間的抓拍能力
新聞攝影是傳播形象信息的一種形式,新聞攝影的價值說到底是信息價值。校報的新聞圖片,其新聞攝影的形象價值以及圖片新聞的信息載量。直接影響、感染師生。校報攝影記者要不斷拓寬高校新聞攝影的報道面,時常深入校園每個角落,觀察生活,捕捉信息,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腦勤”,抓住有價值、有意義的瞬間形象。用最佳的表現(xiàn)方法將它拍攝下來。中國著名攝影家王文瀾同志說過,“手腳勤、到處跑是必要的,腦勤才是最重要的。”面對一個景物,一個事件,首先要用自己敏銳的新聞意識、冷靜的頭腦和迅速的反應去洞悉其中的前因后果。做到胸有成竹。同時,盡量多尋找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全神觀察景物的姿態(tài)、動態(tài)、形態(tài),人物的神態(tài)、儀態(tài)等,真正拍出價值較高的優(yōu)秀作品。新聞攝影記者不但要有一身過硬的攝影技術和對事件的現(xiàn)場觀察、迅速分析判斷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現(xiàn)場攝影紀實”能力。因為新聞攝影是瞬間完成的。在實際操作中不允許長時間構思,所以攝影記者需要不斷提高抓拍的能力,使抓拍的新聞瞬間形象自然、真切,信息含量大,為讀者喜聞樂見。生活中最生動最有意義的典型瞬間是思想的高潮、情感的高潮、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剎那。攝影記者要有捕捉新聞信息的意識,要真實、迅速、生動地把握事物運動過程中最精彩的一剎那。
五、要有勇于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新聞攝影的紀實性,決定了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具備吃苦精神。攝影記者必須在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拍攝任務,否則事情一旦過去就不能重演和補拍。攝影記者必須要有熟練的攝影技巧,不管在什么條件下,都能迅速的抓取所要拍攝的鏡頭。新聞攝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攝影記者的工作作風決定新聞照片的質量,不親臨新聞現(xiàn)場將一事無成。怕苦怕累的人,干不了攝影。新聞事件和新聞題材千差萬別,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更是難以想象。攝影者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攝影技術、新聞嗅覺和靈感等之外,還必須有勇于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只有發(fā)揚尊重事實、尊重群眾、深入現(xiàn)場、實事求是的作風,才能在紀實的基礎上提高新聞攝影的藝術表現(xiàn)力。使其真正起到宣傳師生、鼓舞師生、教育師生、推動學校發(fā)展的作用。因此。不管任何情況下,只要有事件發(fā)生,攝影記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xiàn)場,要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信心和決心,要有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攝影記者或者說不配做一個新聞攝影記者。
新聞攝影是校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報在發(fā)展,新聞攝影在進步,校報對攝影記者的要求也在不斷深化,面對新挑戰(zhàn),攝影記者要珍惜時代賦予的光榮職責,不斷超越自我,把自己造就成為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專業(yè)技能的新聞攝影人才,捕捉更多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價值的典型瞬間形象,更好地為辦好高校校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