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春 張 磊
一、對引起女教師心理問題的深入分析
1,女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首先,教育改革與競爭的壓力。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新的教育理念、手段方法不斷更新,對教師的職業(yè)素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更對女教師的教學提出挑戰(zhàn)。在訪談中,一些新教師表示對對新課程雖然經過了培訓,但對新教材、教學方法的把握有時仍會感到無所適從,進而感到焦急煩躁。學校教育教學要求高,教師的業(yè)績與用人掛鉤,教師競爭壓力大,職業(yè)不安全感會加重女教師的心理負擔,直接導致心理問題。
其次,婚姻家庭問題加重女教師心理負擔。作為知識女性,許多女教師追求雙重角色的完美。即在學校她們是教師、管理者,在家里她們是賢妻良母,要承擔著養(yǎng)兒育女、照顧老人、操作家務等工作。一旦家務繁重,或家庭成員患病或感情、婚姻出現危機,就易導致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2,女教師在35—45歲年齡段0理健康問題較為嚴重
調查發(fā)現:35—45歲年齡段的女教師心理問題較為嚴重,30一40歲教師亞健康發(fā)生率最高達到79.1%。首要原因是來自婚姻家庭的壓力。35—45歲的女教師人到中年,這時候除了繁重的家務。還有子女教養(yǎng)、升學要操心、老人的贍養(yǎng)送終要操辦,使她們體力、精力透支。其次,是工作晉升方面的壓力。女教師工作到中年,教學經驗豐富,一般會開始擔當“重任”。這時她們必須要追求進步,參加培訓,提高專業(yè)水平,提高教科研層次,以便評審高級職稱、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因此壓力會逐漸增大。
二、思考與建議
1,女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客忽視
女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隊伍中的生力軍,她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針對分析結論,建議從客觀上為女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這要求從社會到學校到家庭都要重視、尊重女教師,維護女教師的合法權益,緩解女教師在社會上、在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壓力??紤]在制度層面制定相關優(yōu)惠政策、措施鼓勵女教師學習、進修,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吸收新信息,適應新形勢需要,滿足成就需要;從人文關懷層面考慮女教師的生理、心理特點,適時為女教師排憂解難,解決日常婚姻家庭中遇到的問題。
2,女教師要自覺維護心理健康
一般說來,壓力處理的技能分為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兩大類。問題應對,即分析面臨的問題、思考問題各種辦法、選擇并運用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情緒應對則是指借助于各種心理防御機制來處理壓力造成的情緒問題。女教師既要積極主動地去解決面臨的問題,也要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調節(jié)和宣泄自己的情緒。
平時要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心理健康的體現,也是一種社會支持。在我們面臨人生危機時,社會支持是我們渡過危機的堅強后盾。我們會意識到自己并不孤單,有人在幫助、支持、關心自己。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女教師要積極與他人溝通,形成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使得父母、配偶、同事、朋友等成為我們心靈的港灣。
3,學校要為女教師減壓
工作中的壓力無可避免,但學校應盡其所能為女教師減壓。教師工作量的制定要考慮到女教師的特點,如對懷孕的、更年期的教師要區(qū)別對待。對教師的考核和評價要采取既靈活、多樣,又客觀、公正的標準。以有利于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對教師的管理要人性化。如果心理支持跟不上,簡單操作教師的待崗、下崗、扣獎金等問題,往往會導致學校一些人際關系的緊張和一部分教師的牢騷、敵對情緒,對教師心理健康是沒有好處的。此外,學校工會或女教工組織要建立起教師特別是女教師的心理健康的服務體系,如為教師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不定期聘請專家為教師進行心理咨詢等,以便教師能及時有效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總之,女教師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一種教育要素,它屬于自己幸福的家庭,也屬于千百萬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更屬于祖國的教育事業(yè)。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是屬于自己的,更是屬于社會的。愿所有的女教師維護健康、留駐美麗,讓自己享受工作的愉悅、生活的快樂,讓家庭充滿祥和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