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云 徐 娜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頒布以來,我國的基層(地市級、縣區(qū)級)計量技術機構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作為政府設置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在本地區(qū)的量值傳遞中處于主體地位。建立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與當?shù)亟洕l(fā)展相適應,傳統(tǒng)的常規(guī)項目如加油機、衡器、萬能量具、壓力表等的檢定校準能力基本能滿足本地區(qū)客戶的需求。
建立了計量專業(yè)技術人員隊伍,包括計量檢定人員、各類計量考核的評審員等,在為當?shù)亟鉀Q計量專業(yè)技術難題、培訓計量技術人員、協(xié)助計量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以及參加各種計量評審認證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各基層計量技術機構的科研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如研制計量器具、制訂計量檢定規(guī)程等,不少項目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等榮譽。
一、問題與挑戰(zhàn)
隨著我國加入WTO,檢測市場全面開放進入倒計時,在應對當前量值傳遞體制的變革,應對校準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應對國內、國外、國有、民營等計量技術機構的多方競爭中,基層計量技術機構逐漸暴露出競爭力不強等諸多問題。
1.技術裝備落后、檢測能力薄弱
基層計量技術機構由于缺乏資金投入,普遍存在設備少且落后,實驗室場地不足,開展檢測項目少等問題。在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計量技術機構可擁有幾百萬元固定資產,建立的計量檢定項目約為100個左右,而在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計量技術機構固定資產僅幾十萬元,建立的計量校準項目不足10個。
2.人員素質偏低
一直以來,基層計量技術機構附屬于質監(jiān)部門,屬于半機關性質,沒有以高標準建設技術隊伍。一部分人員是照顧進來的,一部分人員是機關分流過來的。受用人機制的制約,無法大量吸納技術型、管理型的人才,導致了人員素質偏低。
3.管理機制不活
計量技術機構的本質是校準服務商,需按企業(yè)化管理、按市場規(guī)則來運作,但受產權、主管部門、人員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目前的管理體制難以產生質的改變,機制不活,必然導致效率低下、競爭力不強。
4.缺乏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
長期以來,尤其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在計量檢定工作中,技術機構處于強勢,甚至是企業(yè)求計量機構去檢定,因此形成了等客戶上門、依賴行政手段、資金不夠申請財政補貼等習慣,缺乏市場意識,更缺乏服務意識。當校準市場形成,其他服務意識好、實力強的校準實驗室參與競爭時,就失去了市場。
5.資源配置重復,容易引起基層計量技術機構之間的無序競爭
在計量行政部門強勢管理時代,各技術機構“畫地為牢”,因而所建的計量校準項目并無大的差異,絕大部分為重復建設。當校準市場放開后,相鄰的計量技術機構之間就產生了同項目、拚價格的“窩里斗”。由于目前校準市場尚缺乏相應的管理規(guī)范,導致在競爭中出現(xiàn)了一些如不按規(guī)范檢測、客戶要什么證書給什么證書、低價收費但只出證書不檢測等惡性競爭現(xiàn)象。
6.缺乏發(fā)展資金
由于政府財力有限,計量技術機構只能靠業(yè)務創(chuàng)收來補充發(fā)展資金,但現(xiàn)實的情況是,這些創(chuàng)收的資金無法支撐機構的發(fā)展。
二、機遇與對策
盡管基層計量技術機構面臨各種困難,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校準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計量技術機構在面臨挑戰(zhàn)的同時也面對發(fā)展的機遇,如何去發(fā)展,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正確定位
基層計量技術機構由于基礎薄弱,實力上無法與大機構比拼,但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就是身在基層與當?shù)仄髽I(yè)關系較密切、距離近、檢測成本低,因此,應立足于為當?shù)乜蛻籼峁┏R?guī)項目的檢定校準服務,并針對地方經濟特色開展特色項目,發(fā)展自己的拳頭產品。
2.做好強檢工作
作為政府設置的法定計量機構,做好強檢工作是職責所在,在為計量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亦為自己帶來一塊最穩(wěn)定的業(yè)務資源,因此基層機構必須鞏固自己在本地區(qū)量值傳遞的主體地位。
3.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主動出擊爭取客戶
通過市場營銷手段去爭取客戶,如建立客戶檔案、指定客戶服務代表等方式,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留住客戶,為客戶提供現(xiàn)場檢測、加急服務、代送檢、上門收發(fā)儀器等措施滿足客戶的需要,從細節(jié)做起,讓客戶滿意。
4.按國際先進的標準進行質量管理,確保檢測質量
按JJF1069《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考核規(guī)范》建立質量體系,并嚴格執(zhí)行,尤其是當競爭對手違規(guī)操作或客戶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必須不為所動,這樣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維護自己的聲譽。
5.取得國家實驗室認可
對有一定實力的機構,經濟條件許可時應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認可,以適應高端客戶的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
6.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完善制度建設,推行崗位責任制,提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內部建立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提高信息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
7.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加大培訓力度,從職業(yè)道德、專業(yè)技能、業(yè)務開拓、內部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高人員的素質,建設一支精神風貌良好、技術水平高、團結合作的團隊。
8.進行對外合作
與其他實驗室建立合作關系,做到資源互補、節(jié)省資金投入,同時可間接提高檢測能力,爭取更多客戶資源。
我們相信,經過市場競爭洗禮的基層計量技術機構會越來越成熟,在計量檢測市場中一定會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