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楨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
語文課上,教讀課文《自然之道》,我按照課堂教學設計,布置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當我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時,學生的表現(xiàn)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很多時間在互相推諉,你讓他先說,他讓她先說,并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nèi)容或見解,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組在不斷分工:你讀第一段,他讀第二段……幾分鐘過去了,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fā)言,誰做記錄,沒有開展有實質(zhì)意義上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于衷,充當看客……
面對這種現(xiàn)象,我陷入了沉思: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地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xié)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但在很大程度上,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一、如何讓學生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
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據(jù)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chuàng)造平等參與的機會。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地訓練。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shù)次反復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角色。比如,進行記錄,代表小組發(fā)言等。我認為,小組交流應涵蓋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在多次聽課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的小組學習,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經(jīng)常是某幾個人在表演,學生回答學習的結果時,根本沒有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為……有的人認為……最后一致認為是……”的方式匯報交流的結果。而只是說“我認為……”“我覺得……”小組學習只是反映在形式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合作學習,不教給學生方法,小組學習就會在一張張嘰嘰喳喳小嘴的廢話中耗掉學習時間,學習行為和方式并沒有得到實質(zhì)的轉(zhuǎn)變,小組學習就失去了重全員參與,重情感體驗,重人文關懷與合作的真正意義。
二、這種學習是否每節(jié)課都需要,學生的小組學習是否在走過場,或者說流于形式
教師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決定是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做秀。在上課過程中,要抓住開展小組學習的有利時機,這個時機的掌握要看教師教學實際操作,教學的藝術性就表現(xiàn)在這里,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投入到研究討論中去,一句話,教學就應該達到讓學生“既竭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大多數(shù)學生都踴躍發(fā)言,孩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這時正是小組討論的良機,只有在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的過程,有交流的需要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今天,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xiàn)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怎樣讓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有待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