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蕓 李宇才 賀建新
摘要:為了解高職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地開展教學管理,采取自編調查問卷的方法對我院550名高職學生進行了調查。認為高職院校應加強教學管理,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學風。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現(xiàn)狀;教學管理;學風
作者簡介:龔蕓(1968-),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719.28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8-0059-02
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迅速,目前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過程中最后一批錄取的大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文化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方面都落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研究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便于有針對地采取措施,有助于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和高職學生素質的提高。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從我院52個大專班中每班隨機抽取10-12名學生,統(tǒng)一安排在7間教室,采用無記名的方式。自編問卷調查共設計題目68道,其中單選題49道,多選題19道,內(nèi)容涉及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以及學院的專業(yè)教學、教師水平、教學考核等問題。發(fā)放問卷550份,回收有效答卷525份,有效率為96%。
二、調查結果
1.高職學生的學習目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讀書的動機是為了多學習些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將來報效祖國和父母,實現(xiàn)自身價值。其中有75%的高職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但在被調查的學生中還有1/4的學生學習目的模糊,有些學生回答是父母要他來的。
2.高職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在校活動的時間分配比較合理,每天的課業(yè)占48.9%,課外活動占20.8%,社交活動占13.1%,打工或工作占1.9%,其他占15.2%。但學生對學習的刻苦、勤奮還很不夠,學習刻苦、勤奮的學生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不到1/3;大概有2/3的被調查的學生學習只一般努力。
3.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中每天都堅持外語學習的占45.3%,偶爾學習的為46.5%,不學習的為8.2%。能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為58.5%,40.6%的學生有抄襲作業(yè)的習慣。對圖書以及電子閱覽室的利用率也不夠高,在電子閱覽室聊天的占46.1%,打游戲的為8.3%,做其他事情的28.8%,只有16.9%的學生是在網(wǎng)上學習。高職學生對上課遲到的態(tài)度比較寬容,認為是情有可緣。
4.高職學生對專業(yè)的學習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中43%的學生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專業(yè),27%的學生是根據(jù)社會熱門程度選擇的,聽父母家人和其他人建議的不到1/3。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高職學生的專業(yè)興趣有所提高,其中大一學生回答非常有興趣和有興趣的占54%,大二回答非常有興趣和有興趣的占63%,但對純理論性的學科教育不感興趣。對本專業(yè)的就業(yè)去向清楚的占56.9%,也有43.1%的還不甚清楚。
5.高職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調查表明,高職學生對任課教師評價滿意的占42%,評價一般的占50%,評議差與很差的占8%。學生比較一致地認為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意識不如中學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如中學嚴格,課業(yè)負擔也不重。
6.高職學生對教學考核的評價。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普遍認為應付大學的考試比較容易,一些大學生的學習實行“一個月原則”,即在考前一個月才開始讀書。被調查的學生中有47.3%的人認為“一個月原則”確實很有效率,足夠應付考試,但這種短期行為,不利于高職學生真正掌握知識;50.5%的學生認為應該注重平時的學習積累。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是學院管理不嚴造成的。因為學院管理不嚴,監(jiān)考教師監(jiān)考不負責任,作弊容易成功;即使抓到了作弊學生也不大報學校處理,或處理太輕,起不到警戒眾人的作用。
三、討論與建議
1.高職學生的學習目的。絕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大而言之是為了報效祖國,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小而言之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報答父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學生對學習目的的明確有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但在被調查者中還有1/4的學生學習目的模糊,這些學生往往學業(yè)成績較差,父母家人想方設法要他來讀。所以,在新生入學教育和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是要注意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改變學生對失敗的體驗,使其獲得學習上的效能感。
2.高職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高職學生在?;顒拥臅r間分配是比較合理的,以學習為主,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愿意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積累經(jīng)驗。但學生打工或兼職工作的時間太少,只占1.9%。我認為應該鼓勵學生勤工儉學,不要過多地考慮報酬的多少或工作的輕松與艱辛,更重要的是積累人生經(jīng)驗和工作經(jīng)驗,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高職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還不夠積極,勤奮、刻苦學習的學生不到1/3,這可能與高職教學考核方式滯后,師生感受不到多少競爭和壓力;雖然獎學金制度對部分學生有點吸引力,但畢竟能拿到的學生有限,而能不能畢業(yè)是比較容易的事。高職學生可以讀專升本,也可報考公務員和研究生,但畢竟考試成功者寥寥。
3.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英語是高等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但每天都堅持學習的學生不到一半,偶爾學習的或不學習的居多;40.6%的學生有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對圖書以及電子閱覽室的利用還很不到位,利用網(wǎng)絡學習的學生太少,只有16.9%,大多數(shù)學生在網(wǎng)上是聊天、打游戲、做其他事;對上課遲到的態(tài)度夠于寬容,一旦養(yǎng)成懶散的習慣將會無法適應未來快節(jié)奏的工作。由此看來高職學生還沒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習慣,學習方法欠缺,高職教師不像中學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了,學生還沒學會自覺、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有必要向學生介紹高職院校學習的方式、方法,使之養(yǎng)成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習慣。
4.高職學生對專業(yè)的學習情況。高職學生選擇專業(yè)時講求專業(yè)對口,將自己的愛好、特長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反映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較強,關注社會,較少顧及父母家人的意見。對自己選擇的專業(yè),學習的興趣也比較強,而且隨著對專業(yè)的進一步了解,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但對理論性的基礎學科教學有錯誤的認識。一些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是來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學不學理論性的基礎知識無所謂。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高職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也要廣泛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自己廣泛的興趣,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5.高職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高職學生雖然對任課教師滿意度較高,但認為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意識不如中學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今后仍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其要加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嚴格要求學生,關愛每位學生。
6.高職學生對教學考核的評價。高職學生普遍認為應付大學的考試比較容易,一些大學生的學習實行“一個月原則”,這與高職院校目前的考核方式有很大聯(lián)系。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考核就期終一次,期評成績的構成是一般是平時占20%,期終占80%,如果進行考核改革,可以是平時占40%,期終占60%。而且任課教師有權決定考試內(nèi)容和難易程度,有些教師擔心學生考不好,對考試內(nèi)容做復習。我認為對高職學生的學業(yè)考核改革勢在必行的,開學就要把記分冊發(fā)放下去,任課老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記載學生上課學習、實訓、作業(yè)的真實情況。大學就那么一次期終考試,多少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監(jiān)考老師不負責任大放水,讓學生感到作弊容易成功,勢必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影響班風乃至整個學院的學風,所以學院要嚴格考風、考紀,對違紀的學生決不輕饒,對不負責任的老師也要處理;更要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措施,既能檢驗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也能多少檢查教師教學的情況。
一所學院要形成優(yōu)良的學風和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們只有抓住了影響學風建設的關鍵因素,對癥下藥,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學風,改革教學考核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三年時間里真正感到學有所得,沒有浪費美好的時光。
參考文獻:
[1]徐暢.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J].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wǎng),2005.
[2]王桂云,應惠芬.高職生學習策略的調查與分析[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2).
[3]蘇炫,葛明貴.大學生學習心理研究綜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4]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