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俊 劉國英
014040內(nèi)蒙古包頭鐵路醫(yī)院
摘 要 目的:研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IPPV)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9月對30例COPD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袪痰、解痙治療的同時,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觀察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變化(P<0.05)。結(jié)論: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種非常有效方法。
關(guān)鍵詞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30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IPPV)早期主要用來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近10年來該技術(shù)廣泛用于治療多種急、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痰液引流問題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勞是導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此時予以NIPPV可獲得良好的療效。2003年10月~2006年9月,我院呼吸科對30例COPD急性發(fā)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NIPPV治療,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符合下列入選標準者則入組。①呼吸頻率>25次/分,并伴有輔助呼吸肌運動。②非吸氧條件下,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了8kPa(60mmHg)。③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6.7kPa(50mmHg)。④pH<7.35。⑤患者清醒能夠耐受鼻面罩者。符合上述標準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齡46~78歲,COPD病史平均12年,8~30年。入院查體:神態(tài)清醒,均有不同程度紫紺,雙肺可聞干濕啰音,心率90~120次/分,動脈血氣分析示低氧血壓和高碳酸血癥,肺功能測定:中度以上氣道阻塞,F(xiàn)EV1/FVC降低<70%,入院后,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袪痰、解痙治療同時,應用瑞思邁S7便攜式呼吸機,以CPAP模式間斷通氣治療。
方法:瑞思邁S7便攜式呼吸機為患者提供CPAP模式通氣治療,鼻罩通過單面活瓣螺旋管連接呼吸機,壓力設定:開始為6cmH2O,醫(yī)務人員在患者床邊觀察20~40分鐘。主要觀察:①鼻罩與患者面部接觸部位的漏氣量,及時調(diào)整鼻罩及固定帶;②人機協(xié)調(diào)性;③觀察通氣效果;④與患者交流,予以指導和鼓勵,根據(jù)患者依從性,壓力可調(diào)節(jié)為8~12cmH2O,每2小時為1個治療單位,每天使用4~20小時。吸氧濃度(FiO2)則根據(jù)動脈氧值而調(diào)整,保證血氧飽和度(SaO2)≥92%。
結(jié) 果
根據(jù)NIPPV后2小時內(nèi)呼吸困難癥狀有無緩解,呼吸頻率、心率、血氣分析指標有無改善等分為有效組及無效組。結(jié)果24例好轉(zhuǎn)出院,6例無效,需進行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
兩組患者實施鼻罩NIPPV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比較見表1、2。
實施NIPPV通氣2小時末,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結(jié)果已經(jīng)顯示出明顯差異,有效組PaCO2明顯降低并伴隨著呼吸性酸中毒的糾正,血氧飽和度明顯改善。
討 論
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氣道阻力增高和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PEEPI)影響,使呼吸功耗增加,產(chǎn)生呼吸肌疲勞[1,2]。NIPPV一方面通過正壓通氣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外加的PEEP來對抗PEEPI而減少吸氣做功,使呼吸肌疲勞得到緩解。因此當COPD患者在呼吸肌疲勞問題突出,而痰液引流問題相對次要時,是應用NIPPV的最佳時機。本組30例有效組24例,有效率為80%,也驗證了這一結(jié)論。本報道結(jié)果也表明,NIPPV治療有效組患者PaCO2及PH改善程度均較無效組顯著(P<0.05)。然而由于影響NIPPV最終效果的因素并非僅為呼吸功能狀態(tài),其他器官功能障礙也會影響NIPPV的療效。本組6例患者在CPAP通氣后紫紺、水腫加重、少尿、血壓下降,所以NIPPV對COPD并呼衰的治療中應注意其適應證。即NIPPV對輕中度的慢阻肺心衰效果好,對Ⅱ以上心衰病人應首先清除氣道分泌物,降低氣道阻力,糾正心衰與循環(huán)障礙,以減少正壓通氣對循環(huán)的影響,再考慮用NIPPV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辰,等.改進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機械通氣策略.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0,39:369-370.
2 曹志新.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應用范圍及指征.中華結(jié)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