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
【摘 要】為了改變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在仔細研讀新《英語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筆者從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科學評價、挖掘潛力、開發(fā)資源等幾方面入手,探索進行有效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課程標準》 學生 口語教學
“Language affects life!”為了推進有效的英語教學改革,國家教育部頒布了《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墩n程標準》對第五級(即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英語“說”的能力也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因此,英語教學必然也從傳統(tǒng)的語言知識技能的傳授向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轉變,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日漸凸現(xiàn)。但一線英語教師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口語教學存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亟待解決:缺乏必要語言環(huán)境;班級學生人數(shù)過多;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太少等。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因此學生開口難,長此以往,導致我們的英語口語教學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外語教學不能適應我國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針對現(xiàn)狀,為了有效地優(yōu)化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不妨采取
以下對策。
一、轉變理念,改進教法
一位外國教學專家曾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nèi)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非英語交際環(huán)境中,英語課堂是提高他們英語口語的主陣地。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必須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口語教學,在課堂上我們把以教師的教為主改為以學生的學為主,并要堅持一語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教師一定要堅持說英語,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語言實踐活動,從而鞏固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
二、情感投入,師生互動
新課程要求師生互動,互動就是教師和學生多交流。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通過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寬松、民主課堂環(huán)境,學生便會被老師感染,發(fā)揮出其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助于達到師生互動。
課堂上師生的交互活動(interaction),決定著教學效率的高低。要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的不同,恰如其分地采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樂于參加的一些笑話、游戲、謎語、竟猜等活
動。既可以活躍課堂,又能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要真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必須靠大量的口語活動,因而,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大量的口語活動形式,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交流和合作,鍛煉聽說交際能力。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Daily report
每天課堂上利用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一人或幾人組合)上臺作daily report,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在眾人面前說英語的機會。要求學生向生活要題材,少杜撰,但是可以模仿,可以借鑒。臺上學生講,臺下學生聽,然后根據(jù)內(nèi)容設置簡單的練習進行檢查,一舉兩得,學生的膽量得到了鍛煉,口語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Role play
Group works and pair works make students talk actively.課堂內(nèi),針對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多利用authentic material,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可進行課本劇表演,小品角色扮演等形式,分組協(xié)作學習。還可組織學生開展課文短劇表演比賽,學生們爭先恐后表演起來十分生動,使語言學習充滿活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
3.Imitation(homework)
為了有效配合課堂教學,督促學生加強口語能力的鍛煉,筆者堅持每星期兩次布置有聲作業(yè),內(nèi)容為:模仿教科書配套的磁帶或New Concept English10-15分鐘。學生需將模仿、朗讀的內(nèi)容錄在磁帶上,第二天抽查,由學生評委團評選出“今日模仿之星”,并把讀得好的磁帶在全班播放,予以表揚。通過抽聽學生的磁帶,還可以發(fā)現(xiàn)語音、語調等問題,對改進口語教學有很大作用。
4.English festival
為了營造學生學習英語的氛圍,拓展學生英語習得的環(huán)境,給學生鋪設展示的平臺,我們每年進行校園英語節(jié)活動,內(nèi)容豐富多彩:英語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英語節(jié)的內(nèi)涵不斷擴大,范圍不斷拓寬,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英語節(jié)逐步演變成活躍全校文化氛圍、展示學校英語教學成果和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能力的綜合活動。這些活動一次又一次點
燃了同學們說英語的激情,是課外對課堂的延伸,更是課堂對課外的拓展。
四、注重差異,協(xié)調發(fā)展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這是《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Hymes認為,人的能力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二是使用。口語教學中,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分別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口語表達的能力?!爸壑虚g,兼顧兩頭”,讓各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快樂地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水平協(xié)調發(fā)展交際能力。
五、做好評價,挖掘潛力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初中生群體中客觀存在著分化現(xiàn)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評價作如下闡述: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英語教學要取得最大的效果,就必須針對學生心理的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為此在教學中我實行等級制評價,把學生英語口語分為A、B、C、 D四等,對每個級別的學生的口語分別提出不同的階段性要求,這樣有助于消除分數(shù)帶給學生過重的心理壓力。等級評價制以學生的實際等級水平為基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智力潛力。
六、納入考試,培養(yǎng)能力
為了全面地促進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提高,近幾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在階段測試,終結測試中加試口語考查。期中、期末的口語測試安排在書面考試之前進行,測試分為日常用語,磁帶錄音模仿和topic。磁帶錄音從《新概念英語》中抽簽決定,主要考查學生的模仿能力及語音語調。Topic也由學生在指定的五個話題中抽取,準備幾分鐘,主要是為了考查學生在模擬場景中的交際能力。老師將平時、期中、期末口語測試成績進行綜合得出學年口語成績??谡Z測試有力地激發(fā)了學生平時練習口語的熱情,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切實的提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七、開發(fā)資源,消除障礙
《英語課程標準》提到: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nèi)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同時,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校本課程中,我們盡量結合現(xiàn)行教材,幫助學生消除文化障礙,使口語教學更接近地方文化,我們自主開發(fā)了適合本校實際的《校園英語900句》等校本課程。
當然,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英語老師腳踏實地去實踐。我們要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使之不斷提高口語水平,從而切實有效地推進英語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
[2]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1,(2).
[3]詹紅娟.中學英語課堂口語教學方法探討.外語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