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四新 張國輝
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教學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xiàn),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wěn)定狀態(tài)之標志。而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這種相互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其自身的學習風格之間,在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其學生的學習風格之間體現(xiàn)得更復雜、更具多層面性。通過研究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關系,能夠更深刻地了解教學過程的內在規(guī)律性,為教學實踐和教學管理提供理論基礎。
一、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其自身學習風格的相互作用
1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以其自身的學習風格為基礎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教師在教學上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結果及其表現(xiàn),與其知識結構、思維特征、品德修養(yǎng)和個人性格息息相關,同時又受到社會文化環(huán)境、教育科學發(fā)展水平、教學對象和學科教材等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然而,從本質上講,教學風格是教師認知活動外化的個性化體現(xiàn)。教師在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之前,已將自己的認知方法和個性特征應用和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實踐中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教師在開發(fā)自己教學風格的初級階段,幾乎總是很自然的以本人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經驗為首選參考。因此,從認知學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其自身學習風格直接相關,“形”異而“神”似。
以自身的學習風格為基礎開發(fā)教學風格有其利也有其弊。青年教師工作時間短,教學經驗不足,教學理論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參照自己的學習風格進行教學不失為一種簡捷、易行的方法;但是,一個教師持有某種學習風格,如果他在教學中總習慣于用相對應的方法、策略來傳授知識和組織教學。具有不同學習認知風格的學生會很不習慣,甚至吃不消。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都有多樣性的特點。不同個體的學習風格不同,應有與之相匹配的教學風格,教學活動才能和諧有力的行進。
2教師教學風格的實踐和改進能充實和升華其自身的學習風格
教師教學風格的改進和發(fā)展有兩條途徑:一是在自身學習風格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啟發(fā);二是借鑒他人的經驗教訓。無論出于哪一途徑,經過改進的教學風格首先影響的是教師本人,這里就包括教師本人的學習風格。教師站在較高的角度審視自己以往的學習風格,能更容易、更清楚地看到其積極向上的本質和日益落伍的瑕疵,從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事實上,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其自身的學習風格是建立在同一認知前結構基礎之上的。兩者之間是互相促進、螺旋上升的關系。學習風格為教學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基礎支持,又在教學風格的實踐中得到檢驗,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理論化和科學化。這樣就豐富了認知主體(教師)的前結構準備,使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建立在更高的認知前結構基礎之上,成就真正的實質意義上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其學生的學習風格的相互作用
1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其學生的學習風格的影響
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其學生的學習風格起指導和支配作用。這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三方面:
(1)教師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2)對學生已有的學習風格的豐富和發(fā)展起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3)對學生已有的學習風格的豐富和發(fā)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
學習風格的形成受到包括生理要素及個性發(fā)展水平的諸多內在因素的影響,但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而教師的教學風格是這些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所起作用是非常關鍵的,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教學活動不僅是教師傳授文化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展現(xiàn)魅力、張楊個性的過程。教學風格是教師人格和個性特征在教學上的全面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地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無疑對學生的學風和人格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而言,嚴謹風格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一絲不茍的學生。導演型風格的教師在教學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會有一大批獨立型學習風格的學生伴隨左右。這些學生自主性強,思維活躍,任務指向型的教學風格會造就依賴型的學習風格等等。持有一定教學風格的教師總是調教出與之相匹配的學習風格的學生。
如上所述,在學習風格的形成過程中,教學風格起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而如果學生在師從某一教學風格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穩(wěn)定的學習風格,教學風格又能對學習風格起到怎樣的影響呢?探討這一問題須著眼于學習風格和教學風格是否匹配、學生的適應能力如何以及教師對教學風格的駕馭能力等三個方面。
教學過程是教學雙方以和諧發(fā)展為共同目標,不斷調整自我以相互適應的過程。和諧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為前提的?;乇苄偷膶W習風格在嚴謹型的教學風格下無法生存,卻有可能在幽默型、藝術型、情感型的教學風格下開花結果;情感型的教學風格能感染持有回避型學習風格的學生,而持有邏輯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卻有可能對之大為不齒;主導型的教學風格適合于依賴性的學習風格,卻讓獨立型的學習風格倍感不適,如此等等。和諧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要求師生雙方都不能固守于自己即成的單一的教和學的風格。如果學生在師從某一教學風格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穩(wěn)定的學習風格,并且和該教師的教學風格相配,他的學習風格必然得到發(fā)揮和發(fā)展;反之,教師的教學風格將阻礙學生學習風格的發(fā)揮。這時教師和學生總要有一方來調整自己的風格,以使教學歸于和諧。這是考驗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及教師對多種教學風格的駕馭能力的時候。
將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相互作用的這一規(guī)律應用于教學實踐,不難得出如下結論:
(1)應教育學生注意發(fā)展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認知風格,使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匹配。
(2)教師應提高對教學風格的調控意識水平,塑造多樣化的教學風格,以滿足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風格的需要。
(3)校方應重視學生學習風格的差異,正確評價和解釋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不能輕易或武斷地僅評考試成績判定學生學業(yè)能力的優(yōu)劣。相同的努力程度、相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在相同的教學條件下,因學習認知風格不同,學業(yè)成績會有所不同。這種情況下的學業(yè)成績差異是正常的。
(4)校方應重視教師教學風格的差異,一方面應遵循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相匹配的原則組織和安排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應鼓勵教師掌握豐富多樣的教學風格,根據(jù)教學情境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推進教師評價多元化,不應把某種單一的教學風格作為樣板硬性推廣。
2學生多樣的學習風格是教師改進教學風格的源泉和動力
教學藝術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個人獨特的卓有成效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賴于教師自身的自覺追求和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然而,促使教師改進自身教學風格的直接動力卻來自其學生。學生的學習風格的多樣性總是迫使有工作熱情的教師深刻研究每位學生的具體特點,統(tǒng)籌考慮學生的總體特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風格是否適合、得當。教師要想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好,就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風格,給學生提供更滿意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所以,學生多樣的學習風格是教師改進教學風格直接動力。
另外,學生多樣的學習風格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正如教師在形成教學風格初期以自己的學習風格為基礎一樣,教師在改進和豐富自己的教學風格過程中,來自學生的因素成了不可缺少的源泉。沒有學生多樣的學習風格作參考,教師改進教學風格的努力純屬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