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仲省
有人認為,經(jīng)常用腦子的人,特別是對事業(yè)特別執(zhí)迷的人,容易衰老,這有一定道理。的確,如果不注意勞逸結(jié)合,廢寢忘食,生活無規(guī)律,是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但醉心于事業(yè),勤于用腦,不但不會損害身體,反而是長壽的因素之一。牛頓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牛頓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1642年出生于英國格蘭瑟姆鎮(zhèn)沃爾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倫敦逝世。當時英國人的平均壽命還不足40歲,牛頓享年85歲,應當算是長壽了。他的養(yǎng)生之道,我認為可歸納為“五愛”。
一是愛讀書.愛學習。牛頓從小身體瘦弱,上小學時成績屬于中下等。有位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踢他,罵他笨蛋。壞事變成了好事,從此牛頓發(fā)奮讀書,勤學苦思,成績超過了曾經(jīng)踢過他的同學,而且從讀書中找到了樂趣。由被別人奚落、羞辱變?yōu)槭苋朔Q贊,心情變得愉快.增強了自信心,身體也比以前健康了。他在科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他說:“沒有其他秘決,唯有勤奮而已。”
二是愛事業(yè),愛動腦。他一生努力揭開科學之謎,讓自己“思想沉浸在宇宙中”。為了檢測風力,他專揀暴風襲來時到風口去實地觀測。有時為了搞清一個問題,連續(xù)幾天在實驗室工作。醉心事業(yè)、愛動腦子有三個好處:一是生活有了目標,有了追求,感到更有意義;二是思想集中在工作中,心無旁騖,摒棄了其他雜念,省卻了許多煩惱;三是讓大腦細胞處于活躍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其生命活力。醫(yī)學研究證明,合理用腦,經(jīng)常用腦,可以使大多處于睡眠狀態(tài)的腦細胞蘇醒過來,發(fā)揮作用,也可延緩腦細胞萎縮。
三是愛勞動、愛動手。他上大學時,家境不富裕,靠為學校打雜工來交學費。他還經(jīng)常制作一些小工具、小機械模型,如水車、風車、木鐘等。牛頓長期保持這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既動腦又動手,手腦并用,使兩者相得益彰,對身心健康很有裨益。
四足愛散步,愛放風箏。在用腦感到疲倦時,他就到室外散步,讓腦子得到短暫休息。他自少年到老年一直有放風箏的愛好。工作之余到野外親密接觸大自然,讓自制風箏高高飛起,既感受樂趣,又要隨風箏奔跑,抬頭仰望,眼球、頸椎、腰背、四肢等都得到了鍛煉,對腦力勞動者來說,是一項理想的健身方式。
五是愛飼養(yǎng)寵物。牛頓與其他英國人一樣,寵愛馬。他經(jīng)常親自給馬喂飼料,把馬收拾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抽空就牽馬散心,或騎馬溜達。有時,腦子感到累了,就到馬廄拍拍馬,與馬淡淡“知心話”。馬的擺頭搖尾、揚身奮蹄會給他帶來很多樂趣,使他心情愉悅,大腦恢復活力,重新投入工作之中。
有此“五愛”,使牛頓保持身體健康,終身未患過大病,老了只掉一顆牙,頭發(fā)濃密未脫,眼睛不花。但到了晚年,被安妮女王封為貴族,非常富有,還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這看似好事,但使他逐漸與“五愛”告別,疏遠了科學,沉迷于神學,喪失了事業(yè)心、上進心,最后在精神有些失常中逝世。牛頓晚年的教訓對人們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