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雜志參與公益活動打造品牌形象
由于社會大眾對于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重視,普遍認為企業(yè)的社會形象與品牌形象一樣重要,出版業(yè)流行時尚雜志近幾年也紛紛投入公益活動,如《儂儂》《ELLE》《美麗佳人》《Fashion Queen》等藉由品牌形象來參與公益,讓愛心不落人后,除了增加讀者對雜志的好感,更讓雜志無論在臺灣或世界各地都能發(fā)揮影響力。
此外,流行時尚雜志舉辦公益活動結合流行、時尚、創(chuàng)意,增加公益愛心活動的趣味性,藉此凝聚更多愛心,讓社會多了份溫馨與關懷。
多家雜志利用網絡擴增業(yè)績
網絡時代的來臨,導致雜志的發(fā)行量萎縮、廣告量下滑。僅2007年臺灣就有10幾本雜志消失,有的是將平面雜志轉到網絡上經營,有的是停刊消失了。幸存下來的雜志,也使出渾身解數,做促銷、送贈品、出專刊,希望抓住讀者的心。同時也結合活動及其他營銷工作,為廣告客戶推項目、做整合營銷,以贏得廣告客戶的青睞。
為了適應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各家雜志除了出版平面雜志外,皆推出雜志的官方網站,網絡儼然成了雜志開啟戰(zhàn)火的另一個戰(zhàn)場。除了在內容、版面上做調整以外,雜志開始有更多不同的走向,在網站設立更多的互動。臺灣數家知名時尚雜志《美麗佳人》《ELLE》,理財雜志《財訊月刊》《SMART智富》《MONEY錢雜志》,都紛紛重視網絡的功能與使用,也以各種方式加強互動與回饋。
臺北市圖書館設置吳大猷書房推廣科普教育
臺北市立圖書館與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共同設置“吳大猷書房”對外開放,為了讓民眾對吳大猷生平事跡有更多認識,并藉此推廣科普教育,書房陳列展示了500多冊科普書籍,還將不定期舉辦周末科普講座。
“吳大猷書房”位于臺北市圖書館總館地下樓層,藏書包括數學、物理、天文等領域,“吳大猷科普獎”歷屆獲選優(yōu)良科普作品,科學研究和推廣單位推薦給青少年閱讀的書等。
據介紹,今年主辦單位還將邀請歷屆科普獎得主、學者、科普作家或譯者等,為青少年介紹各種科普主題知識。
臺師大教授呼吁多推廣科普書閱讀
據臺灣媒體報道,2006學生基礎素養(yǎng)國際研究計劃(PISA)顯示,臺灣學生“形成科學議題”排名17位,提醒老師家長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推廣科普閱讀。
在臺師大及圖書館學會舉辦論壇上,一些教授發(fā)表相關議題,希望喚起社會對科普閱讀的重視。有數據顯示,2006年PISA結果,臺灣數學成就國際第一,閱讀第十六。如果以試題屬性來分,科學素養(yǎng)3項主要能力,“解釋科學現(xiàn)象”排名第三,“科學論證”排第九,“形成科學議題”排十七名。
討論者認為,科普閱讀未受重視原因很多,其中出版和閱讀的比率值得思考。以全臺圖書館借閱率來分析,文學類約占八九成,科普書借閱率只有1%~2%。臺灣一年出版書籍約四五萬種,然而科普書籍30年來只有1500種,其中有八成是翻譯書,可見本土創(chuàng)作嚴重缺乏。
作家張曉風呼吁正視“經溶危機”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日臺灣搶救國文教育聯(lián)盟再度呼吁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入高中必修課。作家張曉風表示,當局應當正視此事,不能只管經濟問題,“經溶”危機也該搶救。并特別在媒體上發(fā)表“經溶危機”一文,提出“走入21世紀,人類只關注金融危機,但我憂心的卻是另一個‘經溶危機,經典慢慢被溶融的悲劇?!彼硎?,看到經典在這一代不被重視,讓她覺得不僅對不起祖宗,更對不起未來的孩子。
無獨有偶,為了讓學生從小體會古典詩詞之美,臺灣“文建會”推出“大家來讀古典詩”教案征選,內容包含:年度研讀計劃、在校成立古典詩讀書會,以及建置古典詩讀書會博客等。此外,“文建會”也鼓勵學校成立古典詩讀書會,并將協(xié)助學校建置古典詩讀書會博客。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古典詩以最精簡的文句表達意象飽滿的意念、情境,需要老師引導閱讀?,F(xiàn)在許多學童閱讀古典詩的經驗少,因此“文建會”以小學老師的教案征選計劃作為推廣,希望老師能透過創(chuàng)意、趣味的教學設計,帶領學童親近古典詩。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免費為市民開放
據香港媒體報道,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博物館日”于5月16日~17日舉行,30家博物館及文博單位除了提供多項教育及推廣活動外,還以全新設計的動感博物館車隊巡游港九,新界各地,將歡樂的氣氖帶到全城每一角落。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重要文化活動,以響應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自1978年將每年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的構思,今年已是第九次舉辦,參與機構來自北京、廣東、香港、澳門四地的文博單位。
活動期間,香港本地32家參與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同時更精心策劃了100多項教育及娛樂并重的節(jié)目,包括介紹博物館服務的導游、展覽導賞、講座、工作坊、示范、親子活動、錄像節(jié)目及幕后游等,讓市民透過親身參與,加深對博物館的功能及使命的認識。
配合“全城投入·博物館動感巡禮”的主題,今年的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更以全新的形式展示博物館最具活力的一面。重點節(jié)目為“動感博物館”車隊巡游,由3輛特別設計的車輛帶領表演隊伍穿梭港島、九龍和新界的鬧市和游客景點,主動接觸本地居民及訪港游客,介紹博物館的多元化服務,以增加他們對文博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