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希
摘要:羅杰斯“自我和諧”理論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培養(yǎng)學生在自我認知之后形成悅納自我,和諧發(fā)展心理、精神和品格的教育理念。本文從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理論支撐、現(xiàn)實意義、有效途徑等三個方面闡述“自我和諧”的內涵和外延,彰顯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重要性。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和諧;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1—0213—01
一、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理論支撐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在研究以當事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法時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和諧”理論,這也是羅杰斯人格理論中具有支撐性作用的重要概念之一。羅杰斯認為,“自我和諧”主要指的是自我內部的協(xié)調一致以及自我與經驗之間的協(xié)調一致,強調個體擁有維持各種自我知覺之間的一致性,以及協(xié)調自我與經驗之間關系的功能,如果各種自我知覺之間出現(xiàn)沖突或者自我與經驗之間出現(xiàn)矛盾,個體就會體驗到內心的緊張和紛擾,造成一種不和諧的狀態(tài)。“自我和諧”的人具有坦誠地對待自己的經歷;試圖生活在現(xiàn)實的空間里;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覺;能夠深刻而敏感地體會自己的情感等心理特征。
二、 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現(xiàn)實意義
首先,大學生作為思想和心智都沒有完全成熟的特殊群體,受社會上種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消極影響極易陷入多重價值標準交織中不能自拔,導致價值迷失和心理失衡的惡果。其次,由于當前社會階層分化趨勢明顯,出現(xiàn)了部分家庭經濟狀況較為困難的弱勢群體。這部分家庭的子女在進入大學之后,往往因為自身的家庭原因比同齡人背負著更多的心理壓力。再次,部分學生自身生理或心理的缺陷往往成為桎梏其身心發(fā)展的枷鎖。
概括地說,當個體由于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和自我與自身的不和諧造成了無助、強迫、抑郁等心理因素,當我們接觸到與我們的自我知覺不一致的信息時,焦慮就會產生,甚至很難克服。面對焦慮,個體為了維持自我和諧的整體性統(tǒng)一,會采取各種各樣的防御反映,這就為心理障礙的孳生提供了平臺,其中最普遍的防御機制就是扭曲。這種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三、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有效途徑
1.健全心理防護網絡。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衛(wèi)生班級、院系、學校三級防護網絡,一級(班級)防護網絡主要是依靠班級心理委員的力量普及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并及時掌握部分問題學生的心理變化動向;二級(院系)防護網絡主要是院系心理輔導員和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與學生聯(lián)系密切的優(yōu)勢對一些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有效心理疏導;三級(學校)防護網絡是以學校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健康發(fā)展協(xié)會等運行單位為載體,建立一整套完善齊全的學生健康心理檔案,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人員,建立健全相關的預警機制、保障機制、評估機制、督查機制以及應急方案等措施,為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2.倡導和諧教育理念。要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導和諧教育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引導大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大學生用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育他們感恩、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風貌以及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教育他們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生命中暫時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大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引導他們珍惜父母給予的生命、社會給予的學習機會,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避免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是要以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回報父母。
3.注重人文關懷精神。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了解構建大學生自我和諧的重要意義,在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保持高尚情操的基礎之上,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心理理論等相關知識,做好大學生的心理知識普及,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及時給予排解和疏導。同時,應重視校園環(huán)境和為人師表潛移默化作用的影響,引導學生尊重傳統(tǒng)道德、樹立正確的倫理規(guī)范,用文明知識陶冶人、培養(yǎng)人、塑造人,正確處理張揚自我與尊重他人、愛護傳統(tǒng)與勇于創(chuàng)新、擁有熱情與學會選擇、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走出心理陰霾。
4.努力喚醒人格心靈。“自我和諧”理論認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每個自我都是健康的,在遭遇環(huán)境制約、生活挫折時自我會迷失,迷失的自我會在無法突破的時候形成心理疾病。所以羅杰斯強調要以“人的實現(xiàn)”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途徑,不是強迫學生接受,而是喚醒受教育者的心靈,還以本來面目。因此,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大學生內心自我和諧的引導和教育,培養(yǎng)和樹立他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精神以及自強、自律、自信的意志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