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仙
課堂中主張自主學習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本文針對當今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就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思考。
一、教師的“主導”是實現(xiàn)課堂學習自主的關鍵
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矛盾轉化過程,矛盾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離開了條件講矛盾的轉化,就是主觀唯心論。自主學習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它重視學生學,也重視教師的導,強調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和主導,強調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因此,課堂中必須有教師的導為學生的學服務。那么怎樣才能體現(xiàn)課堂中教師的導呢?我認為教師應該在引趣、設問、點撥等環(huán)節(jié)上做文章。
1.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愿學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彼菇鹉日J為:“認識興趣則是促使教學——認識活動積極的某種獨特‘震中?!迸d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guī)律等因素,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開課引題,要具有延伸性。例如,“圓的認識”一課,教師首先利用生動的電視畫面。輕快的音樂把兒童帶進這樣的故事場面:唐老鴨要逛公園,先坐正方形輪子的小車,小車動不了。接著改乘橢圓形輪子的小車,車開動了,但唐老鴨忽上忽下,驚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圓形輪子的小車,小車滾滾向前,唐老鴨舒心愜意。這時,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啟發(fā)大家:“圓形與過去學過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圓形輪子的小車開起來為什么平平穩(wěn)穩(wěn)?”這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fā)興趣,又能創(chuàng)設懸念,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從而帶著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
2.形成問題,培養(yǎng)學生樂學
學貴有思,思貴有疑。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學生有了問題才會去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chuàng)造。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幾道有思維價值、能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學、自探,然后得出結論。例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開始,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學生出現(xiàn)種種猜測后,借助多媒體電腦動畫演示,使學生直觀感知。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系?!伴L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第二個問題提出后,馬上放手,引導學生用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各種不同的長方形,并把所擺長方形的長、寬、面積記錄到表格中。組織討論,有的學生借助具體數據,很快得出了“長方形面積=長×寬”的結論;有的學生結合自己擺長方形的過程,經過深入思考、慢慢悟,因此,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以上教學,教師通過精心設問,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學生開展了積極的智慧活動,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切實的培養(yǎng)。
3.評價分析,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出現(xiàn)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教師要充分運用引導、點撥這一教學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之達到自主參與、自覺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學中評價一是要“準”,要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拐彎處予以指導、梳理;二是要“巧”,在學有困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在中等生“跳起來摘果子”力度不夠時,在優(yōu)等生渴求能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其聰明才智時予以點撥,使其茅塞頓開。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一課,通過師生打擂臺,激發(fā)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后,師問:“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里面蘊含著一個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是在分子中呢,還是在分母中?”當學生觀察到和分子相同,而能化成有限小數卻不能時,一致認為規(guī)律在分母中。這時,師又問:“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組織學生討論:有的說分母是奇數,但卻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說分母是偶數,但也能化成有限小數……當學生屢屢碰壁,思維出現(xiàn)“中斷”“偏離”時,教師不再讓學生漫無目的地爭論,而是適時地評價指導,啟發(fā)學生:“你們試著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一句話,使學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維的突破口,發(fā)現(xiàn)了特征。可見,課堂上的靈活評價是一種藝術,如果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比作畫龍的話,那么,教者根據教學內容的精巧評價就是點睛了。課堂上教師適時適度的評價,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實現(xiàn)自主學習。
二、學生的“主體”是實現(xiàn)課堂自主學習的保障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的發(fā)展。實現(xiàn)課堂學習自主,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素質教育活動的靈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使他們的所有感官都充分發(fā)揮作用,形成一個全頻道接收、多功能協(xié)調、立體化滲透、快節(jié)奏反饋的信息網絡。
1.觀察要到位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是人們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茖W家的研究表明;“人們獲取信息有60~80%來自于視覺,只有15%~20%來自于聽覺?!睌祵W觀察力強的人,善于發(fā)現(xiàn)圖形的特點、數量關系的特征和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進行正確恰當的判斷。合乎邏輯的推理和準確迅速的運算。因此,數學學習必須重視數學觀察力的培養(yǎng)。觀察一要明確的目的,二要按一定的順序,三要與思維和想象相結合,善于比較,從而提高觀察的效果。例如,三年級教學“積的變化規(guī)律”,先讓學生口答算式結果,教師板書:
16×2=32
16×20=320
16×200=3200
16×2000=32000
然后引導觀察:仔細觀察上面四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了,積也變了)把第二個算式和第一個算式相比,第二個因數是怎么變的?積呢?你還能從哪些算式的比較中得出這個結論?如果把第三個算式和第一個算式比,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第四個算式與第一個算式比呢?這樣從上向下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再從下向上觀察呢?很順利地得出積的變化規(guī)律。以上教學從整體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體,從上向下、從下向上、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觀察,既教給學生觀察的基本方法,又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觀察的余地和時間,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使學生享受到發(fā)現(xiàn)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其認知內驅力,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操作要到位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思維是由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操作學具,促使其順利到達認知的彼岸。例如,假如沒有學生的操作參與,學生對這個結論的理解就不可能深刻。這三次操作,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而設計,目的明確,并且組織指導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思維要到位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數學教學的核心是發(fā)展思維。優(yōu)化思維,確保學生的思維到位,必須以“數學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全體學生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思維到位必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具體形象;思維到位,必須注重基礎知識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因為數學基礎知識是教學方法的載體,是發(fā)展思維的基礎;思維到位,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機會,多留一點思考的時間,多提供一點表達思維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學會有根有據地想,有條有理地講,掌握思維的策略。例如,“數的整除”這節(jié)課,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第一步:先出示一組算式,要求學生把它們分成兩類,并講出分類依據。(1)1÷3=0.333…… 1.2÷11=0.10909…… (2)15÷3=5 4.6÷2=2.3 6÷4=1.5 80÷20=40 68÷0.34=2,第二步:出示第二類的五個算式,教師把它們分成兩小類,請學生找出教師分類的依據。(1)15÷3=5 80÷20=4 (2)4.6÷2=2.3 6÷4=1.5 0.68÷0.34=2。第三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揭示“整除”的概念。第四步:引導學生用集合圈表示“除盡”“整除”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這四步,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思考,學生全程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主動獲取了知識,而且學習了分類方法,滲透了集合對應的思想,從而提高了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
4.演練要到位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識、技能、能力存在著如下的轉化關系:知識→技能→能力。要使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并使技能轉化為技巧,必須充分發(fā)揮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
總之,課堂中主張自主學習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行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它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探索、實踐、總結,要使每個學生的自身素質得到全面、主動、和諧地發(fā)展,將來成為未來世界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錢林著.《尊重教育新理念》
2.《提高小學生自主探索有效性的探索》
3.朱學英著.《小學生自主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活動探究》
4.《小學教師》.數學版2007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