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發(fā)
當前,農(nóng)村高中學校教學設備和設施還相當落后,多數(shù)學校仍依靠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在上課;從而許多物理實驗課主要靠教師用嘴講,用手在黑板上畫,學生發(fā)揮超人的想象力去完成。但由于物理學科具有靈活多變、綜合性強、既抽象又嚴密的特點,而農(nóng)村中學物理教學無法像城市中學那樣進行實物實驗探究,故對農(nóng)村學生來說,學不得法,往往就會產(chǎn)生學困生,使物理教學質量下降。因此,現(xiàn)實要求農(nóng)村中學物理教師不得不重新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了解形成“物理學困生”的原因,并找到對策,以提高農(nóng)村中學物理教學質量。筆者在結合多年中學物理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就物理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及轉化方法進行一些探索性分析。
農(nóng)村高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nóng)村學生大都生活在偏遠山區(qū),平時對物理科技知識了解少,知識信息來源渠道少,這就造成農(nóng)村學生信息閉塞,知識面不廣,從而使學生先天知識營養(yǎng)不良。
2.農(nóng)村學校教學條件較差,缺少必要實驗器材,許多實驗僅靠教師講解和學生想象去完成,無法直接讓學生用實驗去探究,或用多媒體把抽象的物理問題直觀化。由此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差、思維困難。
3.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高臺階”是造成“物理學困生”產(chǎn)生的又一原因。初中物理教材與高中物理教材相比,有以下變化:從直觀到抽象、從單一到復雜、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標量到矢量等。這些對學生從學習內(nèi)容、知識量、邏輯思維、嚴謹性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所以學生由初中進入高中后,感覺高中物理非常難學,太抽象,難理解。
4.學生學習物理時的心理障礙也是造成“物理學困生”的原因。學習本身是一種心理活動的反映,許多農(nóng)村高中生在上高中之前所得到的信息是,高中物理抽象、難理解、學不懂……。因此,農(nóng)村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物理,就表現(xiàn)出以下心理特點:首先,對物理學恐懼,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求知欲低;其次,養(yǎng)成死記硬背,不動腦筋的不良習慣;第三,基礎差但又不與老師、同學積極交流學習,形成閉門造車的個性;最后,考試成績不理想,缺乏信心,久而久之便對物理棄之不學。
可見,造成農(nóng)村“物理學困生”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自身知識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心理恐懼等內(nèi)因,也有生活環(huán)境、教學條件和知識銜接等外因。根據(jù)這些原因,下面談一談如何防止“物理學困生”的產(chǎn)生以及轉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學習物理的恐懼心理。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當今社會,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生在尊重教師的同時,教師也應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通常,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與思維的交流。當師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后,學生才能消除對物理老師和物理學科的畏懼,從而有助于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鼓起勇氣學習物理;從而學生在老師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漸培養(yǎng)了想學、愛學、樂學和善學的熱情,以及學習物理的信心,即所謂的“愛屋及烏”效應。
2.培養(yǎng)學困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孔子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潛能,增強他們的求知欲。要想使學生學好一門學科,首先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在興趣的心理作用下,學生會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認真聽課;課后認真鉆研,勤奮探索。因此,教師不僅可以根據(jù)物理學特點,用有趣實驗,如 “瓦碎蛋全”或“聲音震碎酒杯”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可用偉人事跡,如法拉第用10年時間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并取得成功感染學生;從而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恒心,使學生克服“物理難、難學懂”的心理。
3.通過新舊知識遷移和直觀教學手段,降低物理教學過程的起點和知識臺階。
(1)教師需針對學困生認識能力差和思維能力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降低教學起點,加強新舊知識的同化和更新,從而以舊帶新,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以給學困生搭起思維的小臺階使他們拾級而上。
(2)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對過難、坡度過大的內(nèi)容要進行分步講解,以降低起點。如講非勻變速曲線運動時,可先由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入,再分析勻變速曲線運動,最后再講解非勻變速曲線運動。這樣分層次,由淺入深地進行講解,能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順利掌握新知識。
(3)教師盡量采用直觀教學手段,以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通常,高中物理教學在研究復雜物理問題時,為使問題簡單化,經(jīng)常要用演示實驗、幻燈和圖表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如振動電路中的電場與磁場的轉化,可用多媒體把一個很抽象的問題直觀地展示出來,從而很好地在學生腦海中建立物理模型,以降低初高中銜接中出現(xiàn)的臺階。
4.準確評價,體驗成功,樹立學困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對于“物理學困生”,教師除降低教學過程的起點,還應培養(yǎng)學困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課堂中,教師應讓全部學生都有思考、發(fā)言、練習和討論的機會,而不能為了課堂氣氛和教學節(jié)奏,把發(fā)言、討論和參與機會全留給優(yōu)秀生。通常,教師應挑一些易回答、易操作的簡單問題讓學困生做,這樣可使學困生有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如果他們一旦回答正確,教師需及時地加以贊許,以使學困生在這些活動中有成功體驗,并使他們樹立起我能學好物理,一定能學好物理的信心。
因此,農(nóng)村中學物理學困生的轉化和防治工作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物理教師必須在對學困生充滿信心和愛心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學困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日積月累地加以引導他們,提高他們的求知欲。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師生互動,農(nóng)村物理學困生就一定會“脫困轉優(yōu)”學好物理,從而提高農(nóng)村中學物理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