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艷
摘 要:健康的身心是素質(zhì)教育的最起碼要求,而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每個人心理塑造的關鍵時期,而這一點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目前,我國幼兒心理教育中存在著種種問題,為了探索解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本文選取了通話這一視角,探索童話在幼兒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以期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童話 幼兒 心理教育
為培養(yǎng)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國基礎教育必須從素質(zhì)教育開始。幼兒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開端,素質(zhì)教育必須從幼兒教育著手。素質(zhì)教育要求每個人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zhì),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zhì)。而幼兒時期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發(fā)展及社會適應能力產(chǎn)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一、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知行脫節(ji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保證兒童的健康。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什么是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所謂健康就是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完全處于良好狀態(tài),而不是單純地指不患疾病,即健康不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會道德方面的問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個方面共同構成健康的整體定義。在幼兒園內(nèi),很多教師已經(jīng)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維護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視并未化作行動上的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紙上談兵。
2.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缺失
目前,在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中,并無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數(shù)教師尚未接受專門的心理教育培訓,致使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心理教育的內(nèi)容比較零散,更不要說構建心理教育體系了。教師們對心理健康的知識是零星的,缺乏系統(tǒng)性,也缺乏相對固定的教育時間保證,對什么是心理健康,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幼兒容易出現(xiàn)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評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師們很茫然。雖然想對孩子進行心理維護,卻因相關知識的缺乏而無從下手。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或成為一種時髦的口號,卻沒能扎實地實行,當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出現(xiàn)時,教師們或熟視無睹,或束手無策,進一步加劇了幼兒不良的心理。
3.家庭與幼兒心理的失調(diào)
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長們呵護備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有求必應;另一方面,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極大提高,父母對幼兒的期望值不斷上升。幼兒在物質(zhì)的極大滿足中,卻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許多家長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不良環(huán)境,人際關系的緊張,不正確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常會引發(fā)幼兒不同的心理問題和社會行為問題,如愛發(fā)脾氣、惡作劇、不能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任性、退縮、易哭泣、過分敏感等;而家長們并不認為幼兒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上明顯滯后。
二、童話在幼兒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1.融進幼兒心理特點的藝術幻想
幻想是幼兒童話的基本特征,是童話的核心,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幼兒童話幻想內(nèi)容的特殊形態(tài)在于它與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協(xié)調(diào)的。幼兒由于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特別喜歡有故事、有情節(jié)、有人物、富于幻想的童話這種文學形式。如嚴文井的《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中的丁丁,要潛入蟻穴,必須變小,但他心甘情愿,因為兒童的探究心理是十分強烈的。蟻穴的奧秘在吸引著他,自己暫時變小了也在所不惜,反正還能變回來,于是他戴上螞蟻的小帽子,進入螞蟻的王國,鍛煉了膽量。再如,《格林童話》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講述一只狼假冒羊媽媽回家敲門,它先是把一大團粉吃下去,把自己粗糙的聲音弄細嫩一點,又在腳上涂上濕面撒上白粉,把爪子弄白,終于騙開了門,把六只小羊吞進了肚里,只有頂小的一只小山羊藏在鐘殼里逃脫了。這些想象正符合幼兒天真幼稚的思考。
2.童話具有社會性,是想象和現(xiàn)實的一種獨特結合,是幼兒認識社會的初級方式和途徑
童話雖然具有幻想和夸張的特點,有些童話的內(nèi)容甚至超越了現(xiàn)實,但是從童話產(chǎn)生的淵源來看是源于現(xiàn)實生活的。童話中的人、動物、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無一不是孩子們熟悉的,都可以在現(xiàn)實找到他們的原型。同時童話是想象和現(xiàn)實的一種獨特結合。童話源于實現(xiàn),但又不是現(xiàn)實的復寫和翻版,它是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將原型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童話將想象與現(xiàn)實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對讀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尤其對于幼兒來說,越是生動有趣、越是能引起他們無限遐想的童話,他們越是喜歡。
3.童話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yǎng)道德感
在以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里,人們按照各種動物,魚蟲鳥獸的形態(tài)習性,相應地賦予各類人物以思想情感和性格遭遇,通過他們的語言、行動和彼此之間的糾葛,象征性地反映出人類社會生活的面貌,表達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在這些動物形象中,有的是作者歌頌與贊美的對象,如聰明的小白兔,機智的小山羊,勤勞的水牛等。有的是批判與嘲諷的對象,如得過且過、懶得作巢,最后被凍死的寒號鳥;由于輕信狐貍的謊言,以至上了大當?shù)臑貘f等;還有狡猾狠毒的豺狼、狐貍毒蛇、惡鷹等一類動物形象。幼兒在欣賞這些童話中掌握了初步的道德原則,提高了辨別是非的能力,發(fā)展了道德感。
4.童話還可以發(fā)展幼兒的美感,童話欣賞是幼兒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特殊的審美活動
童話具有陶冶兒童性情的作用。童話離不開美,給人以美感,這是童話的功用。優(yōu)秀的童話有著許多美麗的比喻和色彩鮮明的描寫,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意境優(yōu)美,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這些都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發(fā)展他們的美感。
三、小結
充滿幻想、充滿新奇的童話世界,給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帶來了無窮的源泉,同時,也在培養(yǎng)幼兒獨立意識、磨煉意志、心理承受能力和謙讓精神等方面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童話這一與兒童進行心靈交融的媒介,使他們成為適應社會環(huán)境、與人和睦相處、身心健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