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課堂,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教師展示才華搭建了現(xiàn)代化的平臺,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相對于古老的黑板、粉筆對學生的吸引更是可想而知,可使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然而如果濫用多媒體,違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
一、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1. 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動力”,傳統(tǒng)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手段比較有限,多媒體在此則表現(xiàn)了高度的優(yōu)越性。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習氛圍輕松,興趣成了最好的老師。
在大屏幕前,教師將傳統(tǒng)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學生們面前,引領他們通過畫面去欣賞“春”的千姿百態(tài),聆聽“潮”的洶涌澎湃,感受“蓮”文化的無窮魅力。動靜結合、聲像俱佳,學生樂學,老師不累,語文課上其樂融融。如在學習“蘇州園林”一課時,傳統(tǒng)教學中,去過蘇州的老師還好點兒,沒身臨其境的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真是老師心里犯嘀咕,學生課下真糊涂。如今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邊欣賞園林實景邊聆聽課文范讀,耳聞目睹,真正是“游”了一番蘇州,這一遍下來園林的美妙不用多說也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課文已是一目了然。最后請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蘇州園林,老師提前按課文描述的內(nèi)容制作好課件,讓學生對著畫面配解說詞,學生們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紹,儼然一位當?shù)氐膶в?此時的學生有新鮮感、成就感,因此個個興趣盎然,整個課堂氣氛熱烈。
2. 創(chuàng)設情境,感染學生
盡快讓學生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正確理解一篇課文的關鍵,傳統(tǒng)教學中通過精心準備導語或范讀課文力求達到這一目的。現(xiàn)代教育我們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或圖像,將學生迅速帶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悟理。事實證明此種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增大容量,長課短講
傳統(tǒng)的一節(jié)課緊緊巴巴,一篇課文至少要兩節(jié)課才能完成,長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講一個星期。多媒體在此則顯示了其優(yōu)越性,它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板書無須再寫,輕輕一點即可完成,問題也無須重復兩遍三遍,已經(jīng)擺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觀的形象,有些內(nèi)容無須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來時間節(jié)約不少,課的容量自然加大,長課短講成為可能。如講授傳統(tǒng)篇目“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有關節(jié)選,學生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熱火朝天地談感受,賈雨村的忘恩負義、門子的陰險狡詐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飛猛進,結果往常三節(jié)課講完的內(nèi)容兩節(jié)課甚至一節(jié)課就完成了。這時的多媒體就像是在學生和課文間架起的一條高速公路、一座立交橋。
二、多媒體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但它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在其成長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
1. 不求實效,只玩花樣
多媒體教學走進校園之后,我們看到一堂堂推優(yōu)課、公開課無不采用這種形式,學校及有關部門也熱火朝天地推出多媒體課件比賽,這些似乎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如今的老師不采用多媒體就落伍了。于是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轟而上把“好看”當做最高標準的現(xiàn)象,只要界面好看就萬事大吉,真正的課堂實效倒被放在一邊了。結果學生上課看得眼花繚亂,下課暈頭轉向,不知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新生事物面前,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守住我們的位置。高科技的教育技術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決不是我們的靈魂。語文教學要有自己獨立的品格,可以迎接挑戰(zhàn),但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成為多媒體教學或網(wǎng)絡教學的奴隸。什么時候我們都應把實事求是作為最高標準,摒棄急功近利的做法,努力提高素質,充實自我,使講出來的課內(nèi)容豐實,條理清晰,這樣無論采用哪一種形式,都能實實在在給學生以收獲,也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
2. 忽視基礎,舍本逐末
聽說讀寫是學生的四門功課,可有的老師在使用多媒體之后就忽視了這一基本能力的訓練,變成“聽說讀寫”為“看”讓路了。一節(jié)課學生主要在看屏幕,課本筆記反而給丟在一邊,更不用提讀文章了,如此豈不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語文是文字性的東西,不讀怎能感知課文內(nèi)容,如何賞析作品語言,體會作者感情?違背以認識教材為基礎的規(guī)律,淡化教材,甚至脫離教材的做法是很有害的。
另外,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也會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教師已明明白白展示出來了,學生不用動腦子,長此下去想象的翅膀會不會退化呢?尤其是在詩歌的講授上,這一弊病就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了。詩歌是用精練的語言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容,這種內(nèi)容是需要自己去體會和添加的。恩格斯曾說:“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笨捎械睦蠋焾D解詩文,讓學生一覽無余,將含蓄美的詩歌變成一杯白開水。學生的想象空間在不斷縮小。
3. 師生交流,受到阻礙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授課情況改變教法、思路,甚至內(nèi)容,其靈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體一旦設計好了程序就不能隨便改變,教師成了“播映員”,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更有的教師因為初學,操作起來手忙腳亂,與學生的交流也就“省”了,師生的互動受到阻礙。師生情感交流產(chǎn)生隔膜,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
三、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發(fā)展方向
1. 揚長避短,注重實效
錢夢龍先生曾評價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三種基本態(tài)度,一是拒絕,二是追風,三是勇于實踐。在當今多媒體教學熱潮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取適當?shù)慕虒W手段,用在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上,而不能脫離教材和學生實際,純粹為運用多媒體技術而教學。利用語言能講清講透的,就不一定非用多媒體,切不可搞形式主義,使課堂教學變成各種電教手段的演示會。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和存在的誤區(qū),不去拒絕,不趕時髦,而是以教學效果為準繩,揚長避短,勇于實踐,實實在在為學生負責,為學生一輩子負責。
2. 因“材”施教,靈活運用
制作和使用多媒體,應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也就是這篇教材適用多媒體則用,不適合則不用;用小黑板、投影儀、錄音機能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多媒體;多是文字表述的不用多媒體;在空曠的多媒體教室上課師生交流不理想的不用多媒體。另外還可以根據(jù)文章體裁決定是否采用多媒體,如說明文,像介紹建筑物、工藝流程等內(nèi)容,學生了解不多,學起來困難很大,如果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資料就可以收到身臨其境、清楚明白的效果。再如敘事、抒情一類文章,關鍵在揣摩、領悟上,用了多媒體反而會限制學生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總之,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本著實效的原則,靈活運用。
3. 互助互利,形成體系
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制作課件上,占去了潛心備課的時間,如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熟練的技巧制作起來更是費時費力令人頭疼,一旦做成只使用一次兩次就束之高閣又實在讓人心疼。教師等于把精力用偏了,課件是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服務的,只有備好課才能找準重點和難點,才能制作出相適應的課件,備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部門能為老師們多提供符合教學實際的課件,分門別類,使課件也形成一個體系??傊?應讓這一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
(河南省電化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