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然
安然 生于一九六六年。中國作協(xié)會員,先后從業(yè)于氣象、金融行業(yè),現(xiàn)為某報副刊編輯。視寫作為紅塵中的天堂,曾獲第三屆老舍散文獎。
1
我父親和母親的家族世代平民,夫家也如是。
在祖輩們身上,后人聽不到丁點傳奇。榮華富貴是肯定不曾有的,戰(zhàn)爭和饑餓,似乎在家族中也少有陰影。他們生命的榮榮枯枯,自然平常得像風、陽光和雨水。這樣,祖輩們的生活從來不曾引發(fā)過我的好奇和探究。在有些時候,我甚至抱憾自己血統(tǒng)的太過平常布衣:沒有大富大貴的淵厚,沒有起起落落的興衰,沒有剛烈英勇的傳奇,甚至,連一段讓人興奮的風流艷史也不曾聽聞。沒有歷史,就是我們家族的全部歷史。沒有故事,就是我們家族的所有故事。
我對自己的先人,未曾了解就開始遺忘。年年歲歲的掃墓,在我,不過是一種沒有內(nèi)容的儀式。說起來有些悲涼,自我出嫁以后,誰是我的先人?冬至清明我該為誰掃墓?成為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不在我:按傳統(tǒng),夫家的先人成為我的先人,但是在情感上,我對他們不肯予以認同。甚至,夫家的風俗是不允許女性出現(xiàn)在墓地的——入嫁多年,那些陌生的先人,一次也不曾接受過我的拜祭。而在我的娘家,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那些厚鼓鼓的燒給先人的冥錢包上,再也沒有我的名字。
一個不能歸抵先人去處的人,她是否還有“故鄉(xiāng)”可言?
我認定,當我?guī)е缘捏w征臨世,就注定了,終生是一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一路走來,我或濃或淡的鄉(xiāng)愁,像舒舒卷卷的云朵,在生命的天空飄飄蕩蕩。
它們無處安生,無處為寄。
這漫山遍野,彌漫一生的幽幽傷痛!說不得,道不得。像心房里跳來跳去的蚤,冷不防就在心尖尖咬上一口。
由此,多少年來,對于遠去的先人們,我缺少應有的敬愛,也沒有緬懷。我甚至,刻骨銘心地記得一個電影或小說角色,也記不得曾經(jīng)活過的他們。
曾經(jīng)好幾次,我對人提起過年幼時家養(yǎng)的一條忠誠的狗,我提起它時情深意切,像追憶一個久違的親人。我還記得一只毛色雜亂的老貓,在老屋陰暗的灶臺上,它咪咪嗚嗚,跳來跳去。它跳來跳去,打翻了一只寶貴的熱水瓶,害我挨了母親冤枉,一頓好打。還有那只氣宇軒昂的大公雞,雄赳赳的,像個國王,滿村的小母雞都是它的愛妃。它那一身金亮的盔甲。
你看,我對老屋里的生靈,是這樣的愛意綿長??上?,對我的祖父祖母,我沉默如金,一言不著。無言可著。
我,我祖父,我祖母,我愛著的那些生靈們,我們共同生活過。離散發(fā)生在我不經(jīng)世事的幼年。稀薄而模糊的記憶,是遺忘的理由嗎?可我分明記得鄰居家那對優(yōu)雅從容的老頭老太,還有他們家那些儀表堂堂的兒女們——他們曾經(jīng)是有錢人,老頭當過國民黨的大官。他們在鄉(xiāng)村特別令人注目?;ㄖx了,香已隨風飄散,但骨骸還在。還有另外一個寡婦,她那隱忍的高貴。她家房間那異乎尋常的整潔和淡淡的香味。她黑色瓷瑁筒里,那束潔白肥軟的蘆葦花。她如風如柳的身擺上,那日日如新的清潔布衫。
我遙遙地記得這么些鄉(xiāng)間異人,他們提示著另一種活法的存在:打破環(huán)境的陰暗,涂亮人生的灰暗,詩意而高貴地棲居。這個入世的最初印象,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
那么,莫非,是祖父祖母無可顯擺,潦潦草草的草根命運,讓我不愿記憶?讓我惜言如金?一念既起,我悄然心驚。
我怎么可以這樣?
2
讓浮華閃開,溯沿命定的血脈,靜下來,讓我靜下來。讓祖父祖母回到我的身邊。讓我穿越茫茫人世,去找尋他們活過的痕跡。他們是我的來處,我是開在他們老樹根下的一朵蒲公英。兩棵老樹,一朵小花,彼此無緣相守。一朵命定隨風飄往它鄉(xiāng)的蒲公英,比不得一棵傳宗接代的小樹——花兒低低地生,進入不了樹的視野。
祖父祖母曾經(jīng)有過一兩張照片。照片上,祖母的形象模糊,頭發(fā)上窄下寬齊肩,總是零亂不齊,如我的記憶。祖父圓頭,厚嘴唇,一個老實樣子。后來家事輾轉(zhuǎn),祖母的照片不見了。孫子孫女們都無福一睹她的尊容了。我例外,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淡淡地記得她的容貌。
我很小時,我的文盲祖母總是對我唱兒歌:蟲蟲蟲蟲飛,飛到花園里,花園里有雙新鞋子,把給我妹妹穿下子。同樣的歌謠,在我的小村子里傳唱著。祖母一定不止唱過這一首,小村里唱響的歌謠也一定更多,然而,我只記得它——“來,跟婆婆來唱蟲蟲飛”。我的祖母,總是這樣說。她掛著鼻涕,黑瘦的老手,捉著同樣不干凈的一雙小手,食指對食指,張張合合:“來——蟲蟲飛。”冬夜又黑又長,昏黃的煤油燈旁,一盆旺旺的炭火,火里煨著紅薯,或者芋頭。貧寒的暖香。村莊靜寂,偶爾有人闖入,狗兒忠誠地吠。也有貓頭鷹,在后山的老樹上,不討人喜地啼。這時,祖母就停了捉我的手,發(fā)一會呆,嘆一口氣:“又有人要過世了呀?!币患宜目冢?,我妹妹,我祖父,我祖母。祖母嘆氣時祖父在哪,我一點也想不起來。妹妹呢,她是睡了吧?
第二天,有消息果然就從村溪頭傳來:有個老人過世了。
我的祖母,沒有氣質(zhì),長得像田岸上的野菜,卻又少了野菜的橫潑生氣。一雙不曾裹好的腳(或者根本就是天足?),行路高高低低。關于她本人,我有著淡漠的不喜和不親。她離世很早,所有關于祖母的美好記憶,就是她留給我的“蟲蟲飛”。這是不可思議的一段歌謠,穿越茫茫時空,它一直與我相依相伴。在偶爾想起時讓我神不守舍。
是的,飛,花園,新鞋子,這幾個關鍵詞,貫穿了我的一生——多少回夢中,我總是雙腳并立,張臂起飛……是怎樣的一個妹妹,才能穿上那雙新鞋子呢?那會是怎樣的一雙新鞋子呢?
兒歌風逝,現(xiàn)在我要說的是另一樁有關祖母的記憶。
祖母躺在床上,一雙涂滿紫藥水的手。剛從省城歸鄉(xiāng)的父親挨個把我們抱起。我,我妹妹,我弟弟。紫色的老手握著小手,一雙,又一雙。老的不舍,小的害怕。第三雙,祖母轉(zhuǎn)過臉,艱難地用眼神瞟向枕下。枕下有兩塊錢,新票子。她早準備好了,給剛出世的長孫子。她要走了,留下兩塊錢。兩塊錢,是對傳承香火者的獎勵!或者她也是想給孫女們的,但她窮,拿不出更多,她有心無力。或者她根本就是不想給。孫子是樹,孫女是蒲公英。我記得,那昏暗的房間里,那綠色的兩塊錢,變成了一把刀,生生地砍在了我幼小的身心上。我不記得,當時我是否淚水雙盈?哦,我脆弱的尊嚴。
人世的大幕轟然開啟,一些潛規(guī)則浮出水面。男女有別。祖母走了,她傷到了我,留給我一生一世的痛。一個女子永久的“故鄉(xiāng)”,在那個昏暗的時空從此失落。
很多年后,父親批評我的記憶有誤。父親言之鑿鑿:是三份錢,明明你們都有的。我撫著深深的刀疤,沉默。我不批評祖母。沒有人能說她有錯。她長在這塊土地上,不能脫俗。我寧愿,是記憶出了錯。那樣我會長成另外一個人。
我祖父在村外的青草坡上哭泣。
春陽瀲滟有聲,蚯蚓在青草下竄走不息。黃艷的迎春在祖父身邊開放。誰家的菜園,桃花紅李花白。南風送來淺淺花香。一個女兒的父親,在春天的氣息里哭泣。
是姑姑的嫁日。沒有嗩吶,沒有喜宴,出門前她跪在了母親面前。我的祖母,決然地扭過了臉去,不置一詞,沒有交待,不肯祝福。祖母從頭至尾不喜這門親事,她不原諒。祖父嗔怨祖母的無情,他老實,寡言,不知所措。他倚在門前,望著愛女遠去的背影,淚涌成河,他跑到村東的青草坡上放聲哭泣。那個姑姑的好日子,村里人在口口相傳:可憐的成立公,他在蒙崗嶺上哭泣呢。
我有情有意的祖父。我老實無能的祖父。我心慈面善的祖父。
祖父先于祖母兩年離世。窮盡搜索,我?guī)缀鯖]有祖父的記憶,我所知道的,僅有的這點祖父的故事,來自我母親的多次提起。母親話里話外是對祖父的同情,還有敬重?!耙粋€男客,硬是被老婆逼得冇得辦法?!?/p>
如果說,祖母離世帶給我的是傷害,祖父的離世帶給我的卻是恐懼。
據(jù)母親的回憶,祖父的死因更像是鄉(xiāng)間久遠的迷信傳說。祖父蓋屋,為了省錢,遠去幾十里外的石灰窯擔石灰。這天下午,祖父累了,他在一棵老樹下歇肩。他灑了一泡尿?;貋砭筒×耍痛送龉省娓改虻搅藰渚?,他的不敬受到了懲罰。
祖父停棺堂前,覆棺的,是一張偌大花布,灰綠底子,橢圓的苦楝子圖案。這是我今生惟一關于祖父的記憶。與其說是有關祖父,不如說是因為花布:它要是能做成新衣裳給我穿該多好!
出殯了,村里到處都在找我。我躲了起來。有人告訴我,作為長孫女,我得提著花公雞隨祖父的棺槨前行,在墓穴里還得沿棺脊按一路雞頭。我嚇壞了——我太小,弄不懂死的含義,我心疼的是我的大公雞。
祖父祖母先是葬在我家的后山上,父親回鄉(xiāng)后又把他們遷往了另一處。那里有更多家族的先人。那里過去是一片曠野,幾十年以后的今天還是。出嫁前的每個大年三十,我都要領著弟妹們?nèi)タ赐麄?,給他們送去好吃的。雞,扣肉,米酒,米飯,專給祖父的墨魚和一杯好茶。
那一般都是正午,天地間有鞭炮金石作響。早春的野地里,肥肥的薺菜開出了碎碎的白花。我們五個孩子,走在那條探望先人的路上,嘻嘻哈哈,把那沉沉的祭品輪換著提,走著走著就大了。
而惟一對祖父母有零星記憶的大姐我,對弟妹們同樣惜言如金。
3
我未曾謀面的外祖父,他離世于我出生前兩年,我到現(xiàn)在不知他的名字。外祖母家的廳堂里,他的遺像太過年輕,似有若無的笑,善良而且英俊,以至于我很難把他當作長輩來想象。于我看來,他和那些貼在屋里的其它東西,比如毛主席像,各式年畫,明星照,區(qū)別不是太大。這個來世上呆了四十多年的男人,在我而言,竟是從不曾活過似的。倒是他的遺孀,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命歷程里,給我?guī)砹耸篱g最刻骨銘心的親情體驗。
外祖父的村莊叫廟背,廟卻不知在何處。廟背很小,八九十戶同姓人家,三五棟老屋。一座廟的背能有多大呢?
我的親人,外祖母,母親,姨娘,舅舅,對外祖父一直是寡言的。就如同我對祖父祖母的不言。這可能也跟外祖父短暫的一生,沒有可圈可點的故事有關吧?
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會寫下故事。難道所有故去的人,都要憑借故事才能活下來嗎?有些故人,是活在后人心里;另有些,則活在后人的嘴里。
廟背小,卻并不是這塊土地上的世外桃源。天災人禍自然也是躲不過去的。比如戰(zhàn)爭。日本兵敗退那年,順便在村里就抓了一些男丁當挑夫,我外祖父也是其中一個。外祖父不想客死異鄉(xiāng)的戰(zhàn)火里。他裝肚子疼,躲在一丘野塘的水草里,直到月黑風高才奔逃到家。剛進家門,驚惶的外祖母,忙碌著她嬌小的身軀,把她濕漉漉的男人,藏在了樓上的稻草堆里。他們的嫂子卻不讓,要把叔子往外趕。說怕受牽累。幾個追兵趕來。危急關頭,一個戲劇情節(jié)出現(xiàn)了:外祖父的嫂子,一個蠢笨而膽小怕事的鄉(xiāng)村女人,她居然把嘴向樓上呶呶,失態(tài)地對追兵喊:不是我屋里男人。不是我屋里男人!
外祖母后來告訴母親說,我當時心里毒怨得很,想嫂子啊,我平常做人又不曾和你過不去,干嗎這樣把我男人往死里推?
外祖母說,當時她殺了嫂子的心都有。
后來?后來一切化險為夷,驚恐交織的外祖父,在稻草堆里死睡了一整天。醒來后日子復歸平靜,他們恩恩愛愛生兒育女甘苦與共。厚道的夫婦倆原諒了那個自私而嚇破膽的嫂子,大家和睦相處到各自謝世而去。
這是我母親家族里,上演在近代的一出電影。穿越七十年的時空,幾個當事人真真切切的血肉悲歡,已經(jīng)隨著他們的陸續(xù)離世,淡化成煙云散去,只留下一幀幀發(fā)黃的畫面,牽引我回到他們各自的內(nèi)心:借助這出電影,在我的世界里,外祖父第一次活轉(zhuǎn)了過來,在二〇〇七年。
二〇〇七年十月,在母親的回憶錄里,這出塵封的老電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劈面生死間,主人公們各自的掙扎豁然石出。哦,幾個鄉(xiāng)村小人物,相互人性間的拷量和較量,打破了我對先人們生命質(zhì)地的忽略,滿足了我對家族傳奇的設想,盡管這遠算不上傳奇。直面凡人在絕境里的遭遇和沖突,會讓我同生與死,靈與肉,崇高與渺小赤裸相見。
和外祖父一樣,“電影”里的那個“嫂子”,照倫理我也該喊“外婆”,我從來未曾見,連一張舊相片也不得見。她是個怎樣的女人,平常日子里為人大概七姑八婆不會太忠厚吧?一只雞蛋一把米都是她與人爭執(zhí)的對象吧?隔著時間的簾子,照見先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對她又陌生又熟悉,淡淡的埋怨過后,席卷而來的,是薄薄的同情:對于鄉(xiāng)間一個卑微的女人,我無法從道義上去指責她的自私和不義。她居住過的老屋,小時候我是歡笑戲鬧著出入無數(shù)的。
而我善良的外祖父母,居然沒有讓此事成為家族間爭斗的導火索。他們的隱忍,寬厚,大度和寬容,早已隨著他們的血脈,傳給了母親,姨娘,舅舅,傳給了我及我娘系血脈里所有的兄弟姐妹們。
人們的苦難從來不會白白經(jīng)歷。
4
我嫁入夫家時,是一個透明的秋日。那個好日子,在一個以古窯和文天祥聞名于世的村莊里,我和丈夫坐在高高的古窯包上。他指著不遠處幾丘家墳說,我的先人都埋在這里,風水好著吶,以后你也要埋進這里的。
我問是嗎?那一刻我對著墳包看了看,陽光正明媚地照亮了墳頭,神秘又深邃地拉長了歲月,是一段我一點也不相識的歲月!我再環(huán)顧村落,也很陌生。樹很綠,不是我的;水很清,也不是我的;時間走得從容,卻還不是我的;人很多,我一個也不認識。有古塔。塔離我們不遠。我卻離塔很遠。塔在歲月的那一頭,我在歲月的這一頭。歲月?那是用一程程風雨,一陣陣陽光,種種酸甜苦辣,段段悲歡離合,砌成的一個生命過道。一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過道。在過道的某一個點上,我要停下來?要和更早一些在這里停下的人事相逢?這個點就是我的終點?這個綠草坡?
這怎么可能呢?多可怕的事。
有朋友的母親是北方人,她一身的關節(jié)受不了南方的濕冷和濕熱,活著時總是叫嚷死后一定要魂歸北方,“否則骨頭都會發(fā)霉”。結果她還是安身在南方的墓園里,和她世居南方的丈夫相依相伴。男人的故鄉(xiāng)是實的,女人的故鄉(xiāng)是虛的。
我丈夫的祖父死于一次感冒。我不曾見過他。他死前一周健康得很,卻莫名地到村里村外到處看了看,交待了一些事情。他是看好了路才走的?據(jù)說他高大威嚴是個很有男人氣的人,先后有過兩房妻。我介入這個家族時,見到的,只是他的后妻。大氣而智慧,敢說又敢恨,在村里威望很高。完全不是這個家族的脾性。
這樣的一個祖母,卻有無盡孤獨。
先是丈夫走了,后來是一手養(yǎng)大的六個孫兒孫女陸續(xù)成人,全在城里安了家。再后來,惟一的兒子兒媳也被子女們接進了城。
祖母邁著一雙小腳,提溜著比自己高的掃帚,成天在屋前屋后打轉(zhuǎn)轉(zhuǎn)。屋前的柿樹結果了,屋后的老樟發(fā)新芽了,屋里的老狗又生崽了。祖母越來越沉默了。偶爾我們回家,她喃喃道,“我想回娘家去歇幾天。”
娘家其實沒什么人了。后生晚輩和她不親。把老人送過去,第二天她被送回來了。這次經(jīng)歷,成了她人前人后炫耀的資本:我老弟的孫子,給我下了一爐碗肉絲面,還有兩個砣砣蛋。她沉醉于自己的滿意中,忽略了聽者不屑的笑容。
像祥林嫂。
回到家,幫她到樓上放柴火。她急急地扶著樓梯跟了上來,如火如風,把人嚇一跳。她奔到一塊亮處,護出雙手,“這些,都是吉州窯的東西,是我的嫁妝,我爹娘花錢置來的。你們小心些,不要打破了。”后人大喜,以為有文物??纯?,都是些家常的瓷陶。高高低低的壇罐,有的還豁邊缺角。遂打趣她:“這些不值錢的破爛,扔了省事?!彼钡煤锝校骸鞍パ?,你們這些沒良心的,這是我娘家的嫁妝呀,只有這些了,只有這些了?!痹俅蛉に骸暗饶悴辉诹?,還不是扔了它們。”她急得老淚盈眶,“看哪個敢?”袖手就把壇罐上的塵灰抹了干凈。
這個細節(jié),在夫家的老屋里像排戲,上演過多次。
一個罐子,裝得下一個老女人的沉沉“鄉(xiāng)愁”嗎?我疼。
丈夫的祖母走在一個將盡未盡的夏天。一個九十高壽亡者的葬禮,沒有哭泣和悲傷。
此后經(jīng)年,一個老嫗“我要回娘家”的呢喃和她對“嫁妝”的護佑,不斷地牽惹起我對她的思念和追緬,她成了我很多文章里的原型。可惜,她在世時,我不曾相告對她的懂。無法言訴——我跨不過近六十年的生命距離,我和她用的是兩套語言體系。
那些擱在老屋樓上的壇壇罐罐,從此下落不明。祖母娘家的后人,我亦從來不識。
5
歲月如河,生命就是如此來來往往?!跋热恕痹?jīng)是后人,后人將來也會成為“先人”。 所謂“先人”,就是身不由己地先我們走入了另一條河的人。他們不再回來。如果遺忘成為必然,那么,這偶爾的隔河打量,這不準確的記憶和回望,是否能聚焦成一束亮光,穿透世事的迷霧,抵達我們的血脈,暖暖我們在塵世間漸冷的身心?
人們啊,莫可忘了來處。
責任編輯︱曲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