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云
去年期末考試后,聽到一些老師在議論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平常公認的一些指導學生作文比較扎實的老師班上的作文失分卻較多;平常作文寫得較好,一些作文能力較強、發(fā)表過多篇作品的學生紛紛落馬。為什么呢?他們總結(jié)的原因是因為存在著“生活作文”和“考試作文”的現(xiàn)象,是這部分學生和老師不會寫、教“考試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覺得不應(yīng)該存在這樣的兩種評價標準,從理論上來說,它們應(yīng)該是統(tǒng)一的,好作文應(yīng)該到哪兒都是好作文呀!
那么,問題在哪兒呢?我覺得是我們沒有能充分理解和執(zhí)行新課程標準。盡管“樂于表達、自主表達”已成為習作教學的一種追求和時尚,我們也會說“我手寫我心”,但在我們的實踐中,或是為了追求一種短期效應(yīng),或是對新課標精神把握不準,或是傳統(tǒng)習作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現(xiàn)行的習作教學仍沒有多大改觀,還存在著誤區(qū)。其實,新課標讓我們把要求降下來,但是我們?nèi)匀粷曇琅f,我們?nèi)匀辉谥貜?fù)著昨天的故事。我們還是要求學生的作文中心要突出、還是要求要寫多少字、要有意義……這一切,成為了我們作文教學的桎梏。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關(guān)于作文教學,于永正老師說了兩句話:(1)有頭有尾的作文就是好作文。(2)有好的心情就能寫出好的作文。因此,我們首先要關(guān)注學生是否有寫作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于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應(yīng)該給予鼓勵。在這里,我特別想向中年級的老師發(fā)出呼吁:不要吝嗇你的“優(yōu)”,你的五角星。我們需要給學生,特別是初寫作文的學生以更多的鼓勵,用你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閃光點,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愛上習作。試想,如果他的作文總是被批“不及格”,他怎么會有好的心情,他怎么會樂于寫作文呢?“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蔽矣X得,這就是我們的作文教學。
其次要真正改變作文評價的觀念。有的專家對學生的寫話評價提出了“三不”原則:一不管他寫什么,二不管他寫多少,三不管他寫得對不對。前兩個“不”都好接受,對于第三個我們有些老師會說錯了還能不管嗎?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有幾個錯別字、標點符號不會用、語句有毛病等問題上,而要看他的觀察是否是真實的,情感流露是不是自然的。
第三,要堅持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語文不能離開生活,生活更是語文學習的法寶,沒有生活就沒有語言。語文實踐活動能夠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梢酝ㄟ^一些如看新聞、故事會、比賽、實驗等活動開展實踐活動,加強課內(nèi)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體現(xiàn)“大語文”的教學觀,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連云港市灌南縣長茂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