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芳
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在講述血液知識時,提到每個公民都有獻血的義務。書上義務獻血的相關知識幾乎沒有,學生心中更是一片空白。在本人教學過程中提到義務獻血時,學生也知道有此事,但當我尋問學生“如果叫你們參加獻血,你樂意去嗎?”這時學生卻在下面竊竊私語。通過我在課后調(diào)查才調(diào)查清楚,原來學生認為獻血會對身體有害。盡管書中也提到一個人失血不超過體內(nèi)血量的10﹪(約400ml),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學生對此還是存在疑慮,而學生從親戚朋友或社會上聽到獻血對身體不好及不要去獻血等說法,也難怪學生會有此想法。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更需要擴展知識,并對學生加強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尤其是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加強社會責任心的培養(yǎng)。即要進行STS教學。
不管學生對血液中各成份研究的如何透徹,如果學生成年后連義務獻血都不愿參加,那么這種教學絕對是失敗的,原來所教的知識也就變得毫無意義。教師有條件也有義務提供學生學習獻血知識的機會,了解獻血常識,消除緊張心理。從而使學生成年后能積極參加義務獻血。
對于學生,本人認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學習相關知識
1.義務獻血的意義
為保證醫(yī)療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國實行義務獻血制度。
2.獻血前的準備
2.1獻血前應盡可能適當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2.2獻血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晨,應當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油膩和高蛋白食品,不要空腹獻血
2.3獻血前不能大量飲水
2.4不飲酒,尤其是不飲烈性酒
2.5獻血前三天不要服藥
2.6獻血前應保持手臂,特別是肘部皮膚清潔
3.獻血無損健康
3.1在獻血前要體檢,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獻血
3.2健康的人
全身血液總量約占自身體重的7℅~8℅,一個體重為60Kg的人,體內(nèi)約有4500ml血液,其中血漿55℅,血漿中90℅是水,人體內(nèi)的血液有80℅在心臟和血管內(nèi)流動,其20℅的血液則貯存在肝、脾及皮下毛細血管等“血庫”內(nèi),以備臨時急用。獻血后,“血庫”中的血液就會釋放出來參加全身血液循環(huán),獻血200~400ml血液后,通過適量飲水及人體自我調(diào)節(jié)在2小時內(nèi)就可恢復正常血容量。
3.3人體內(nèi)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髓每時每刻都在產(chǎn)生新的血細胞來代替死亡的血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人獻血后,血細胞會在一個月內(nèi)全部恢復。因此獻血間隔時間不少于六個月是無損身體健康的。
4.獻血后應注意的地方
4.1獻血后的當天不作劇烈運動和干重活,適當注意休息
4.2適當補充造血所必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但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要吃補藥或補品
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質、鐵元素、葉酸和維生素B12等。含優(yōu)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有:蛋類、豆制品、瘦肉、奶類等;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海蜇、蝦、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棗、桂圓等。
4.3獻血后應保管好無償獻血證,以便今后再次獻血時登記或享受免費用血的權利
5.獻血反應發(fā)生原因
首次參加獻血的人中有極少數(shù)人會發(fā)生暈眩反應,其表現(xiàn)為心慌、頭暈、面色蒼白、惡心等,然后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漸紅潤,癥狀很快消失。上述暈眩反應經(jīng)適當護理,無一例發(fā)生意外。
造成這種反應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對獻血缺乏生理知識,造成精神緊張;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別人暈眩,自己也覺得暈了;有的睡眠不夠充足;有的未進餐;有的獻血前疲勞過度等等。
通過獻血知識的學習,及教師的教育,學生的疑慮消失了,本人相信將來的他們會奉獻一份愛心,對社會多一份責任心。
な嶄迦掌: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