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在高職學生的生活、學習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高職輔導員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學生管理中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承擔心理健康教學任務,開展心理咨詢;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近幾年,高等職業(yè)院校呈超常規(guī)、跨越式發(fā)展的態(tài)勢。然而,由于高職院校存在著基礎建設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學生來源復雜等特點,高職學生管理是一大難點。如何有效地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及管理,是目前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筆者試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高職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如何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
高職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
經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輔導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由于沒有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所在,同時,也沒有切身感受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管理學生的作用,因此,多數(shù)輔導員覺得沒有必要參與其中,即使有必要開展,也應該由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實施。
第二,由于高職院校生源復雜,使高職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加大。處理學生日常事務花去了輔導員大部分工作時間,因此,他們認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心理咨詢技巧培訓,這讓高職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底氣不足,擔心引導學生誤入歧途,故不如不做,否則會承擔一些不必要的責任。
第四,目前,很多高校對輔導員的考核更多地傾向于學生成績、到課率和事故率,而對于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則輕描淡寫,或根本沒有提及。沒有制度上的監(jiān)督,就很難有行動上的保證。
高職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輔導員參與是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輔導員是高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高校穩(wěn)定的骨干力量,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同時也是高校多級心理危機防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堅力量。如果輔導員置身其外,不聞不問,勢必影響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性。
(二)學生渴望輔導員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心理咨詢
經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對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不太滿意。他們苦于滿腹心事卻無處傾訴,苦于心理困惑得不到及時指導。而高職輔導員大多是剛剛大學畢業(yè)的青年教師,他們的年齡、知識背景、經歷與學生比較接近,學生也很樂意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訴說給他們聽。在大學生心目中,輔導員既是老師,又是朋友,這種雙重身份使得輔導員更易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更易與大學生溝通,贏得學生的信任。
(三)新形勢對輔導員提出的新要求
面對高職學生厭學、自卑、人際關系不和諧等現(xiàn)象,以及時有發(fā)生的自殺事件,傳統(tǒng)單一的學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有必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來改進學生管理模式。許多學生管理問題的出現(xiàn)不單是思想品德問題,往往是心理問題未能得到及時疏導的結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需要引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融入學生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構建和諧班級。
(四)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運用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幫助高職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煩惱,促進其心理素質提高。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進傳統(tǒng)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做好高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舉措,有助于探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提高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五)有效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
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廣泛的學科,涉及包括日常學習生活在內的各個領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但能提高輔導員的管理能力,而且對輔導員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有極大的幫助。
高職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
(一)在日常學生管理中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精神
當代大學生在身體上以及心理上都已接近成年,人生觀、世界觀日趨完善,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為人處事方法,懂得選擇,懂得區(qū)分善惡美丑。雖然有時候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做出了一些與身份、環(huán)境不相符合的事情,但對于這些行為,輔導員如果能夠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將會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主體,平等相處馬斯洛說:“企盼社會對自己的尊重,是一個人天性的需要?!泵總€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若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自卑感、無能感,從而失去信心。高職生往往是高考落榜生,自卑感更容易被觸發(fā)。只有尊重他們,以平等的態(tài)度同他們交談,他們的自尊需要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因此,輔導員要時刻以尊重人的態(tài)度,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人,尊重他們的人格,接納他們的個性愛好,尊重他們的合理要求,改變那種以管理者自居的簡單做法。當輔導員以平等的身份、真實的感情與大學生相處時,他們就會向輔導員敞開自己的心扉,接納他們。
理解關心,寬容待人著名心理學家佛羅姆說過:“愛是一門藝術,它能把人類、種族、社會、家庭維系在一起;它是給予、關心、責任感、尊敬和理解”?,F(xiàn)在的青少年,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強,也非常敏感,表現(xiàn)為容易偏激、沖動、很難克制自己的情緒等,無意間犯了錯誤,不能動輒冠以“道德品質敗壞”的帽子。這時,如果輔導員能夠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替他們著想,了解他們的感受,盡可能給他們留些“面子”,滿足他們小小的虛榮,不但容易使他們接受,效果也比一般的批評要好得多。此外,應允許學生情感上的發(fā)泄,給學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允許他們以各種形式適當?shù)乇憩F(xiàn)自己。如果輔導員處理問題簡單化,壓抑學生的個性,就
會阻礙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將心理咨詢的原則、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開展提供了心理基礎。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應以學生的心理作為切入點,嘗試運用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有關理論、方法,加大對學生思想工作的力度。引進心理科學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不僅是實際工作的需要,還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有重要意義。心理咨詢不僅為思想工作開展拓展了新的途徑,也提供了新的方法。如運用心理測試的方法對高職學生思想狀態(tài)進行普查,了解高職學生的氣質、性格、特點、思想傾向、困惑等,使思想工作更加切實地展開。在思想工作中運用心理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心情更放松,更容易敞開心扉,使思想工作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高職院校日常思想工作中去思想意識問題和心理障礙問題往往混淆在一起,可能同時表現(xiàn)為思想方面的問題和心理方面的問題,如高職學生中存在的自卑、焦慮、孤獨和偏激等。所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清問題的屬性,運用正確方法加以引導解決,特別要學會應用心理咨詢等知識,在常規(guī)思想教育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針對高職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啟發(fā),使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既有助于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又為高職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三)承擔心理健康教學任務,開展心理咨詢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掌握相應的知識。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輔導員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非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性格特點,這是教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得天獨厚的條件。高職輔導員可以通過承擔本班級或本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任務,進一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并根據已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輔導員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長,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體心理咨詢,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
另外,很多學生不愿走進心理咨詢室與心理咨詢老師面對面交流,原因是對心理咨詢老師不了解和不信任。如果本班輔導員能夠提供心理咨詢,將會很有優(yōu)勢。當然,心理咨詢是一項技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這對輔導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
(四)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在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輔導員應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根據班級特點定時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并對心理測評工作進行分析總結,掌握普遍的心理問題及較特殊的個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常用的心理測量量表有SCL-90、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考試焦慮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等。通過SCL-90量表的實測,輔導員可以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并篩選出有心理障礙傾向的個體,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MMPI是當今國內外最流行的人格測試方式之一,內容包括健康狀態(tài)、情緒反映、社會態(tài)度、心身性癥狀、家庭婚姻問題等26類題目,可以用于測試正常人的人格類型,區(qū)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鑒別強迫癥、偏執(zhí)狂、精神分裂癥、抑郁性精神病等。通過實測,可以更好地幫助輔導員發(fā)現(xiàn)不正常學生個體,及時實施心理干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實測過程中存在一些如環(huán)境、被測者身心狀態(tài)等不可控因素,會導致結果偏差。因此,對心理測試結果的解釋和使用應慎之又慎。應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科學嚴格地篩選,不可主觀判斷,不能隨便給某個學生戴上有心理問題的帽子,否則,會給大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學生心理檔案是一個可以反映學生心理歷程的動態(tài)數(shù)據庫,輔導員應將學生的自然情況、測試結果、訪談情況、干預措施記錄歸檔,其中還應將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重大生活事件記錄在案,如失戀、斗毆、家庭變故、失去獎學金等,并給以重點關注,以防心理危機的產生。對心理檔案要嚴格保密,不可泄露。
有關建議
第一,高職學院應制定系統(tǒng)科學的培訓計劃,加強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訓力度,不搞形式主義。
第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主動配合輔導員開展此項工作,并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學校相關部門應將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并與評優(yōu)評先掛鉤。
第三,學校應鼓勵學生管理人員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認證培訓,在時間、經費上給予支持。
參考文獻:
[1]馬向其.關于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3,(2).
[2]韓浩.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淺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7).
[3]柯美喜.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尋探[J].教育藝術,2007,(10).
[4]李丹儀,穆湘蘭.高校政治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探索[J].廣州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11).
[5]伍芙蓉.心理需求層次指向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要求[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6,(3).
作者簡介:
桂百安(1980—),男,安徽東至人,湖南科技職業(yè)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