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俊根
威信是一種聲望,且是眾多人欽佩、敬仰的聲望。校長管理學校,職位和權力是外在東西,更重要的是靠內在的威信?!巴攀切iL的源泉”,要在教師中樹立良好的威信,校長必須就長期“內鑠”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教師心理上產生具有穩(wěn)定性影響的力量?,F就一個校長的“威信之道”談一點拙見。
一、提高認識 自覺護威
校長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明確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辦“?!闭J識。這種思想和理念立意要高,要瞄準社會和教育發(fā)展的大方向,要腳踏實地地立足于學校發(fā)展和教師的發(fā)展。校長樹立了這種追求意識,才能引導教師向更高的境界、更高的層次邁進,以獨有的辦學風格和特色走在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前沿,保持與社會發(fā)展同步。
學校管理,千頭萬緒,人的管理居于首位。這就要求校長居高思危,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管理水平,多出政績,以贏得全體校工的認同,促使被動狀態(tài)的服從內化為自覺內心的服從。
二、廉潔自律 以德養(yǎng)威
德乃立身之本,做人之本,更是為政之本。德高才能望重,厚德方能服人。作為一校之長,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公仆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目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獻身教育事業(yè)的精神,時時、處處為教職工做出表率。校長要嚴格要求自己,做表率,做楷模,就會對師生人格品德產生耳濡耳染、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每個校長手中,都握有一定的人權和財權,隨時都是社會丑惡伺機毒蝕的對象。奢則成腐,廉則生威。校長不要忘記“正人先正己”歷來是人們遵從的古訓。自身正,則校長言之有人聽、行之有人效,其威自生;自身不正,則校長言之無力,行之無效,其信難存。因此,每個校長必須使自己成為廉潔奉公的表率,做到自律自愛,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奢拒腐的不倒長城。
三、開拓進取 勤政增威
學校要辦出特色,校長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對教職工的高效使用和對財物等條件的不斷改造上,也就是每個教職工處于最佳位置和各種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全校教職工的作用就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學校管理達到最佳整體效應,以校長為核心的強大的集體也就形成了,校長對教職工的重大影響標志著威信的確立。
作為校長,在實際工作實踐中,必須學會揚長補拙。揚長,就是敢于打破一切陳規(guī)陋習,帶領全校師生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闖出一條適合本校特點、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之路,把學校辦出生氣、辦出活力。補拙,最好的辦法就是“勤于政事”。學校之政,就是教學,校長之政,就是管理。這要求校長善于管理、精于管理。事實證明,校長能“勤于政事”,學校必然興盛,其威望自然與日俱增。
四、加強學習 以智生威
一個校長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是建立自己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堅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教育學科管理理論的專業(yè)知識的校長才能高瞻遠矚,掌握領導教學的主導權,從而形成自己的威信。
校長要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提高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面對信息社會,知識更新加快,校長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地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處理信息,使自己始終站在發(fā)展教育理論的前沿。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善于總結是一個校長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五、注重情感 以情助威
校長是學校的決策人。校長應該與教職員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才能對之實施有效的管理。校長要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在工作與生活中能夠善解人意尤為重要。
校長要重視培養(yǎng)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校長應與教師平起平坐,切忌居高臨下。校長要通過細微的觀察,去把握教師的思想脈搏、心理需要。切記不能猜測誰對自己有成見、有隔閡,更不能對與自己有過矛盾的同志進行打擊報復。這樣才能使教職員工感到校長的親切、學校的溫暖、未來的希望,進而激發(fā)教職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工作。另外,要注意情感分配上的公正。作為校長要以同樣的態(tài)度、同樣的熱情、同樣的行動對待每一位教師。久而久之,一如既往,和教師建立一種和諧的感情,得到大家的共識和擁戴,產生一種向心力、凝聚力。
同時,在情感上,校長要善于自我克制,與班子成員以誠相見,發(fā)展積極的情感,防止消極情緒的擴散。支持、相信、諒解自己的伙伴,保持積極的心境、和諧的氣氛,達到心理相容;感情是理解的階梯,是心與心的橋梁,威信影響力之船,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才能達到理解的彼岸。
綜上所述可知,要管理好一所學校,校長的品德是靈魂,作風是保證,業(yè)務是基礎,威信是關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樹立起威信,讓廣大教職工心悅誠服。以親和力聯系教師、以凝聚力團結教師、以人格魅力影響教師,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上得心應手,在統(tǒng)攬學校全局的工作上堅強有力,在開拓學校工作新局面上日新月異。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宜陵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