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腦子里沒有大量的詞匯和寫作素材,作文就難以下筆。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wù)勛约旱淖龇ā?/p>
一、生活中細致的觀察
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作文時,學生感到無事物可寫,其實并非無事物可寫,而是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留心,也就是俗話說的“熟視無睹”。因此,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從不同場合發(fā)現(xiàn)各種寫作素材至關(guān)重要。通過細致的觀察,對人或事才會有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寫得出、寫得好。例如:學生假日去野外游玩時,讓他們觀察郁郁蔥蔥的樹木、嬌艷的鮮花、綠茵茵的草地……這些景物的恰當組合,就成了寫景作文的好素材;要求學生在班上仔細觀察同學的容貌、語言、動作和性格特征,為日后寫好《我的同學》奠定基礎(chǔ);下課時,指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活動時的各種動作、神態(tài),這又為寫《課間十分鐘》準備了素材;放學路上,讓學生對偶發(fā)的交通事故,人們的反應等仔細觀察,并把它寫下來;節(jié)假日,到市場或超市購物,觀察顧客、售貨員的言行舉止,以及貨物的種類,來體會祖國的繁榮昌盛……
這樣,學生通過大量的觀察,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養(yǎng)成了隨時隨地做有心人的好習慣。
二、學習時精心的儲備
作家秦牧認為,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是直接材料的倉庫,即把生活得來的材料儲藏起來備用;二是間接材料倉庫,即把從閱讀的書籍和各種資料中得到的材料儲藏起來備用;三是語言的倉庫,即把日常收集的語言儲藏起來備用。
我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和實際需要來建立這三個“小倉庫”。我讓學生準備三個較厚的筆記本。一個為摘抄本,將每天學到的好詞好句記下來,課后經(jīng)常翻閱。這樣,學生的詞匯漸漸豐富了。另一個是感想本,在學完一篇情節(jié)感人或含義深刻的課文后,讓大家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想,并按讀后感的形式把它寫出來。在學完《掌聲》一文后,學生都被文中堅強的小英、熱情善良的同學們所感動,紛紛舉手談了感想。有的同學還說出了自己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希望得到掌聲鼓勵的心里話。他們課后寫的讀后感,非常的真實感人。還有一個為仿寫本,每學一篇課文,都讓學生去摹仿寫一段話。如學了《北大荒的秋天》后,我覺得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太美了,就讓學生利用雙休日跟父母到野外去觀察家鄉(xiāng)秋天的情景,并仿照課文來寫一寫。
僅有課本上的知識還不夠,我要求學生用以上方法去積累課外知識,這樣才能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三、寫作時情感的體驗
情感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只有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情感,學生才會樂于寫,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有感染力。我在《北京2008奧運》這篇習作的指導課上,首先用音樂來營造氣氛,讓學生聽奧運會的主題曲《我和你》,然后充滿激情地開始了我的導言:“伴隨著悠揚的歌曲,我們仿佛又看到了燃燒在鳥巢上空的奧運圣火!仿佛看到了運動健兒們奮力拼博的身姿,仿佛看到了五星紅旗在雄偉的國歌聲中一次次升起……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震撼世界的2008北京嗎?還記得那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思維異?;钴S,他們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的感想。有的說為北京能把美好的新面貌展現(xiàn)給世界看而高興;有的說為變幻的鳥巢和神奇的水立方而驚嘆;有的說為志愿者們默默無聞的奉獻而感動;還有的說為運動員們奮力拼搏而欽佩等等。學生的情感就這樣被喚醒了。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只有讓學生體驗到快樂的情感,才能學得好!”的確,如果讓學生在寫作前、寫作時、寫作后都有快樂的體驗,那么寫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挥胁粩嗟亟o學生充電,學生的作文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