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龍
許多農村學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原因之一是學生手頭上題材匱乏,沒有“真事”,也缺乏“發(fā)現”,因而很難抒發(fā)真情。其實,農村孩子的作文題材比比皆是,問題是教師如何引導他們去捕捉、積累。
一、農村是個廣闊天地,田野風光美、自然景現美、農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學生寫作的好題材。
1田野風光美。農村田野風光美麗可愛,這是學生觀察、寫景極好的題材資源。水稻、小麥、桑田、菜地……各具風韻。它們的形狀、色彩,作物生長過程又各具特點,隨著農時變化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春耕圖、秋收圖……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去發(fā)掘事物的形式美與內在美,激發(fā)小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水鄉(xiāng)景觀美。對于水鄉(xiāng)人來說,以水為背景,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是值得欣賞、自豪的。江南水鄉(xiāng)“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有河、有池、有澤、有湖;有水波不興,也有波濤滾滾;漁舟漁網漁翁。小橋流水人家……這些都是小作者筆下的好材料。學生從感知美到表這美的過程。就是內心情感起伏發(fā)展的過程。
3農家新居美。改革開放給中國農村帶來了無限生機,農家新居正是現代新農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觀察農家小院,描繪農家樂趣,激起熱愛農家之情,就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通過調查訪問,了解村史家史。搜集有價值的事情。激發(fā)故鄉(xiāng)之情。
1農家苦難史。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過辛酸的往日:地主惡霸敲詐勒索,日本鬼子燒殺搶掠,還有天災人禍……一段段苦難歷史,一個個凄慘故事,催人淚下,改革開放后富裕了的農民怎能不為此感慨。記住過去,珍惜今天,筆端下自然會流露出深厚的情感來。
2農家創(chuàng)業(yè)史。農家發(fā)展歷史,刻下了祖祖輩輩的辛勞印記。他們筑堤、修路、墾荒、平地,一個個埠頭、一幢幢農舍,都留下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通過走村串戶。搜集整理資源,就能寫出充滿艱苦奮斗精神的農家創(chuàng)業(yè)詩文。
三、農家自有農家樂,農民淳樸、純情,婚喪嫁娶、風俗禮儀,充滿著溫馨和諧和喜悅。小作者采集、整理得來的材料,富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寫出的作文必然具有獨特的風韻。
農家人勤勞、善良,鄰里和睦相處,農時搶種搶收互幫互助,平時修橋鋪路出錢出力。學生觀察、采訪到這些題材,通過寫作。就能感受到農家人純樸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