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東
新課程下的小學生作業(yè)設計如何做到形式新穎、學生樂做呢?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番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作業(yè)設計有以下幾種:
一、趣味性作業(yè)。教師可把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融于實際的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完成作業(yè),掌握知識。如教學第12冊練習3“誦讀與積累”12個詞語:“齊天大圣大鬧天宮不避艱險西天取經騰云駕霧來去無蹤千變萬化大顯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惡務盡天下太平”,我在學生憑借工具書,讀準字音,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寫一段話用上這12個詞語描寫《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學生興趣盎然,很好地積累了這些詞語。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憑著一身來去無蹤、騰云駕霧的本領,不避艱險,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西去的路上。無論妖魔鬼怪怎樣千變萬化,他靠著一雙火眼金睛,總能明察秋毫,并大顯神通,做到除惡務盡,掃平取經路上的一切障礙,成功取回真經,普度眾生,使天下太平?!?/p>
二、實踐性作業(yè)。實踐型作業(yè)的設計可根據(jù)本地、本校的特點選擇,內容要與教材結合。我校是江蘇省鹽城市詩詞特色學校。這個特色已成為一道人文性強、地域性強的靚麗風景線。教師們緊扣學校這個特色進行詩詞教學。如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后,我布置學生做如下實踐型作業(yè):1,為什么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2,走進杜甫的內心世界;3,搜集杜甫的愛國詩篇。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交流心得,完成作業(yè),既掌握了本詩詩情、詩意,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三、學科綜合性作業(yè)?!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爆F(xiàn)代語文要樹立一種大語文教學觀,因此在語文作業(yè)設計時。要有意識地滲透其他學科的知識,把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教《鄭成功》一文中“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進的龐大艦隊,前后綿延十幾里,風帆蔽空,戰(zhàn)旗招展”一句時。我要求學生根據(jù)“十幾里”“一只戰(zhàn)艦長約20米”兩個數(shù)據(jù)的計算,來感受鄭成功艦隊的龐大和威武,進一步體會鄭成功和廣大將士打擊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的決心和信心。
四、課題研究性作業(yè)。課題研究性作業(yè)的實施過程包括確定課題、制定方案、實施課題、撰寫報告等。由于這種作業(yè)費時多,一般一學期只做一次。1,確定選題,如《我的成長冊》(語文綜合性學習),可讓學生圍繞“制作一本自己的成長冊”,用一至兩個星期的時間收集資料。然后師生共同總結,設計板塊:“成長記錄”“我的相片”“我的愛好”“老師寄語”“同學贈言”等。2,制作方案,首先,成立課題小組,4到5人自愿組成一個小組,小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其次,安排研究內容;再次搜集資料;最后,選聘指導老師。共同對資料進行編輯。3,課題實施,制作成冊,班級展示、評議,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加工和充實。4,最后寫出課題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