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龍
古人說:“以目傳神”?,F(xiàn)代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痹诂F(xiàn)實生活中,一個言語難于表達的微妙情意,卻能通過眼神進行傳遞;在文學(xué)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兩眼對望,情溢其間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他們在特殊情景中用眼神交流信息以及心靈的活動。
關(guān)于畫眼睛,在畫史上就流傳著許多佳話,有時甚至衍變而成神話。
晉代的顧愷之,畫過《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名畫,據(jù)說,他畫的人物,往往好幾年不點眼睛。人家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四體妍媸,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個)中?!?/p>
南北朝時的畫家張僧繇,擅長畫龍,民間故事說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壁間畫了四條龍,不點上眼睛的時候一切如常,一點上眼睛,龍便破壁飛去了?!爱孆堻c睛”這句話,就由此產(chǎn)生。
現(xiàn)代的湘繡,也很講究繡眼睛的技巧。據(jù)說,當年最著名的湘繡,繡眼睛成為“家傳之秘”。人像的眼睛、動物的卷毛這些細活,總是放在內(nèi)室,由湘繡名家的兒媳們自己做,不傳外人。繡線也異常考究,一根絲線,要分成16股;一種顏色,從最淺到最深,要分成13種。用這種絲線和這種技藝繡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那眼睛竟像會動一樣。
透過神話的迷霧,透過“玄妙”的氣氛,我們看到了藝術(shù)上一項重要的真理:畫龍必須點睛。不點上眼睛,龍始終活不起來。文學(xué)作品亦是如此,無論是林妹妹初進賈府時與寶玉的驚鴻一瞥,還是櫻木花道殺死你的眼神,以目傳情是我們熟悉的戲法。因此,我一直覺得如果你一直看一個人的眼睛,就可以深入他的內(nèi)心。那是光,是影,是透明的窗。所以,我們要——畫眼睛。
如何畫好人物的眼睛呢?首先要學(xué)會觀察。因為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眼睛完全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時間、心情……其眼神也是不一樣的,寫出這種差異,就能發(fā)掘出深層的東西。其次,要學(xué)習(xí)一些技法,這樣才能使得筆下人物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筆者在長期的教學(xué)中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一、直面刻畫式
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即直接從正面描寫眼睛的形狀、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如王愿堅《七根火柴》寫盧進勇發(fā)現(xiàn)無名戰(zhàn)士時,他“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閉著”,其中,“深深地”“塌陷”“閉”,表明無名戰(zhàn)士饑餓、寒冷、疲倦,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當他把火柴放到盧進勇手中時,“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直直地”“盯”,一神態(tài)一動作。這眼神,是無名戰(zhàn)士內(nèi)心世界崇高內(nèi)在美的反應(yīng),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她何嘗不知道自己的丹鳳眼是美的。那雙眼睛的確不大,細細的,長長的,眼微微地向鬢角挑去;眼珠雖不黑,但目光流盼時,深灰色的瞳仁里不時有一顆顆火星進發(fā),眼白卻白得淡淡地泛出藍色的閃光;單眼皮,睫毛并不長,但又密又黑,使眼睛圍著云霧一般,朦朦朧朧的,顯得深不可測,神秘、誘人。但她的眼睛真正的美是美在笑,不論是淺笑,還是大笑,只要一笑,那雙眼睛里就會有鮮花開放。那花兒鮮艷、嬌媚、逗人喜愛,使她的面頰甜蜜、俊俏、神采飛揚。即使她氣惱、冷笑,那眼里依然隱約有花兒顫動。
《詩經(jīng)》中描寫過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大概贊美的就是這種眼睛吧。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面,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秦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wěn)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仿佛被催眠術(shù)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這種目光的探尋,任何掩飾都抵擋不住。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入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獙Υ恕M栏衲蚝透郀柣壬习賯€人都作過無可置疑的描述。
這是“畫眼睛”的范例。著名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用他的如椽大筆,精雕細刻,把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眼睛寫得惟妙惟肖。作者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寫出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敏銳的洞察力。托爾斯泰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眼睛而充分地表達出來。
二、烘云托月式
即從側(cè)面渲染以顯示或突出眼睛的神韻與魅力。
王小玉方抬起頭來,向臺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墻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劉鶚《老殘游記》
這一段是寫王小玉出場說書的情景。短短一百多字,就把王小玉的容貌舉止、觀眾反應(yīng)神態(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其情其景如在眼前。我要問,靠什么取得這樣的效果呢?靠的是眼神!這就是正面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魅力。
其實春玲為人溫和,極少同人吵架發(fā)脾氣,而且富于感情,也不吝惜眼淚。孫若西卻覺得她那墨黑的大眼睛里,使他猜測不透里面藏的究竟是溫情的柔光,還是憤怒的刺芒。反正他看什么是什么。尤其她那兩道細眉的尖端,隨著眼睛變圓而揚起來,簡直是兩座冰峰,令孫若西感到心里發(fā)寒。這些倔強的東西,使孫若西生畏,又使他更加著迷,感到她是多么高傲,占有她是多么了不起。
——馮德英《迎春花》
此文寫的是孫若西心目中曹春玲的眼睛,采用側(cè)面描寫的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人物復(fù)雜的心理。
三、演繹進程式
即詳細描寫眼睛或眼神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從而折射人物內(nèi)心的酸甜苦辣,演繹人生故事的悲歡離合。
魯迅先生在《祝?!分袑懴榱稚┑谝淮蔚紧斔睦蠣敿視r,她的眼睛是“順著”看人;兩個月后,她因再嫁又死去丈夫,被迫第二次來到魯家時,她雖“順著眼”看人,但“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當她知道周圍的人是在嘲笑她再嫁之事時,她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在她去世前,“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從傳神的描寫中我們不難看出祥林嫂由安分守己的性格、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到陷入極度悲哀、內(nèi)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明顯失去對生活希望的痛苦過程,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內(nèi)心世界的深刻變化。
作者通過對祥林嫂眼睛變化的描寫,將吃人的封建禮教逐步強加在她身上的苦難,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來,真可謂是“一圈眼神細刻畫,寫盡人生悲苦命”啊!
我抬起發(fā)熱的臉,去看蔚藍的天,去迎自由的風(fēng)。我的眼里卻裝滿一對大眼睛和兩道細長眉。那對大眼睛里充滿著愛情,春天的愛情,南方的愛情。
“林”,她喚我。
我們的眼睛又一次對望著,那對大眼睛。那兩道細長眉。但是表情變化得很快,春天。秋天,輪流地交替,在這樣短的時間里。
“林,你還愛我嗎,象從前那樣?”她忽然問,聲音象春夜吹的洞簫,陰云遮了眼睛,象是要落雨了。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眉目傳情,心領(lǐng)意會,一對戀人,從變化的眼睛中看到了對方的心情和無法表達的愛。
眼睛是無聲的語言,傳遞一顆純真心靈的訊息。它們時時刻刻都光彩奇異,那里面一定盛著許許多多迷人的故事;眨眼的瞬間,那里面猶有孔雀開屏般的絢爛。希望眼神的光彩綻放在你我的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