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國 秦 艷 黃杰宗 梁葉麗 孫莉莉
[摘要]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高低,將影響到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強弱。對此,可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方面加強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調查討論
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調控的判斷。這種判斷表現為解釋、分析、評價、推斷以及對判斷賴以存在的論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語境的說明。批判性思維者的特質是:尋找真相、開放性思維、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批判性思維自信心、好奇心和認知成熟度。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近幾十年來西方高等教育的一個熱點話題,目前,對于大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研究已經在我國高等教育界逐漸受到重視,但國內有關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成果卻不多。本文對廣西大學本科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調查,旨在了解大學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強弱項,為探討培養(yǎng)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廣西大學10個學院的300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文科和理科學生各為150名。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工具。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CTDI-CV量表由7個分量表組成,分別測量批判性思維傾向性的7個特質,即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量表采用Likert6分制,1=非常贊同,6=非常不贊同。每個分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量表共有70個條目,其中正性30題,負性40題。每個特質有10個條目,分值為10分~60分。特質得分≤30分,表明沒有相應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各特質有相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最小認可分為40分;>50分,表明相應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強。CTDI-CV總分為70分~420分,得分>280分,表明有正性批判性思維性格;得分>350分,表明批判性思維能力強。
2、調查方法。從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隨機抽取廣西大學全日制本科生300名,采取以年級為單位在授課時進行。調查問卷包括二部分:學生一般資料調查表和中文版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一般資料調查包括學院、年級、性別、專業(yè),等等。共發(fā)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95份,有效問卷290份,有效回收率為96.67%。
3、數據分析方法。對所收集的數據采用SP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調查數據
(一)總體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廣西大學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為278.5分,表明廣西大學本科生為負性批判性思維能力。各特質平均分分別為:分析能力40.5分、求知欲42.5分、認知成熟度40.25分,得分均超過加分;尋找真相37.5分、開放思想39.5分、系統(tǒng)化能力38.75分、批判思維自信心39.75分,得分均低于40分。
(二)各年級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狀況
低年級(大一與大二)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低于280分,為負性批判性思維能力;高年級(大三與大四)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高于280分,為正性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各特質得分上,高年級學生主要是在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及求知欲等方面高于低年級學生(詳見表1)。
(三)文科生和理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狀況對比
文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低于280分,為負性批判性思維能力;理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高于280分。為正性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各特質得分上,理科生主要在尋找真相、系統(tǒng)化能力等方面高于文科生(詳見表2)
三、討論
(一)廣西大學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現狀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廣西大學本科生CTDI-CV總分為278.5分,總體有負性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精神和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本次調查主要對以下七項內容進行調查:在特定環(huán)境下渴望需求事實和最佳知識的傾向性,在質詢過程中的誠實性和客觀性(尋找真相);忍受各種不同地觀點、意見或分歧,并能自我監(jiān)測可能存在的自身偏倚(開放思想);善于發(fā)現問題,預料可能的結果,重視運用推理和證據來解決問題,即使問題具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分析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具有較好的組織性和秩序性,并能集中精力,努力處理問題(系統(tǒng)化能力);相信自己判斷的正確性,并指引他人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批判性思維自信心);具有渴望了解更多事物的好奇心,渴求學習,盡管眼前還不能顯示其作用(求知欲);作決定時的明智性和反思性(認知成熟度)。
調查結果顯示,在上述七項特質中,得分最高的為求知欲(40.25分),說明學生較喜歡學習,只是不懂學習方法。例如,大學生都知道創(chuàng)新重要性,卻不知道怎么提高這種能力。得分較低的為尋找真相(37.5分)、系統(tǒng)化能力(38.75分),這就表明大學生尋求真知的誠實度和客觀性不夠,被動接受知識的成分較重。其原因與文化背景、教育方式和學生的觀念滯后有關,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對人的思維觀念、價值觀及態(tài)度有一定的影響。東方文化注重對權威的服從,對個體的思想有一定的禁錮。我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目標和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要興趣不是尋找真相而是只關心權威的正確答案。另外,系統(tǒng)化能力、開放思想及批判性思維自信心較低。也反映了學生由于方法不當,以致信心不足,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大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
表1顯示。廣西大學各個年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參差不齊。高年級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總分及各特質得分均高于低年級,但是分差不明顯。高年級學生的某些特質得分還低于40分,如尋找真相和系統(tǒng)化能力。而且高年級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總分也只有286分。這表明現有的大學教育在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中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甚至可能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阻礙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從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較緩慢,這就說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與社會發(fā)展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在高等教育中加強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研究和教育實踐應落到實處。
表2顯示,廣西大學不同專業(yè)的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有一定差異。文科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弱于理科生,而且文科生批判性思維為負性。專業(yè)間批判性思維強弱不同,這可能與不同專業(yè)的教育重點和教育方法不同有一定的關系,例如文科生把大量時間用于記憶各種專業(yè)知識,缺乏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而且由于專業(yè)的原因,有的教師課堂講解很少有發(fā)揮余地,純粹的知識灌輸進一步壓抑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另外,不同學科學習的內容及思維方式可能也會產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差異。
(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對大學生能力與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對整個社會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學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價值。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前提。然而,我國大學生在中學時養(yǎng)成機械的、被動的及應試的學習方式,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批判性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應重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強弱差別,尤其體現在尋找真相、開放思想、批判性思維自信心及求知欲等方面,而這些方面正是創(chuàng)新能力所需要的。
(三)培養(yǎng)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育改革方向
調查結果表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條件下。大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精神很難得到充分發(fā)展,要促進和發(fā)展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應遵循大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改革。應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估、教師素質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而又深入的改革。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一是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二是在教學中改革傳統(tǒng)的、陳舊的、單一的、灌輸的教學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學、研究式等教學模式,使教師啟發(fā)式教學與學生參與式學習相結合,激起學生的思考和探索。三是有必要開設專門課程,如非形式邏輯等課程,學生作為創(chuàng)新學習的主體,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批判性思維的理論與方法。另外,還可以通過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查、組織批判性思維社團活動、組織辯論賽、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