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一
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股市大跌,使不少投資者的資產(chǎn)縮水,人們開始對全球資產(chǎn)配置的投資理念和方式產(chǎn)生懷疑,有的停了月供,有的準備贖回、止損。其實,全球投資的回報,是有周期性的,一般不短于4年。如在香港掛牌交易的領先資產(chǎn)的各類全球ETF,其投資說明書中就明示,投資周期需4年。
近期,有海外財經(jīng)媒體對我國臺灣地區(qū)公開售賣的700多只海外基金,做了一個10年投資盈虧的統(tǒng)計,收益率為:印度972%;新興歐洲346%;拉美340%;亞太241%;全球新興市場166%;新興市場債券138%;全球債券53%;美國債券39%;天然資源類513%;黃金、貴金屬389%。
投資者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以10年為一個投資周期的,全球幾乎所有的股票、債券類基金,均是贏家,沒有輸家。而以1年或2年為投資周期的,難免有輸?shù)摹_@足以說明投資是一門持久等待的學問,財富成長需要時間,乃至較長的時間。做全球資產(chǎn)配置尚不足4年,更沒到10年,就被周期性出現(xiàn)的熊市所嚇,或改弦更張,或重砌爐灶,怎么可能拿到上述統(tǒng)計所列的收益?
近期在海外財經(jīng)媒體上,流傳一則投資基金20年,凈值增長10倍的理財致富故事。
早在1985年,有一對退休夫婦領到一筆退休金,拿出一部分錢投資海外基金,而后旅居海外,不再過問這筆投資。過了20年,也就是到了2005年,這對夫婦返回,前往銀行處理這筆投資時,十分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筆投資已增長了10倍。協(xié)助這對夫婦投資的銀行稱,如這對夫婦不取回,投資至今回報將高達14倍。也就是說當初投入10萬元,20年不關注,則可成為百萬富翁。其關鍵就在于,等待再等待,別無他法。其中還要度過凈值天天縮、月月縮的熊市期。
從目前的全球市場看,可謂熊相一片。據(jù)美國權威財經(jīng)媒體報道,占了全球GDP四分之三的五大經(jīng)濟體,美國、歐元區(qū)、英國、日本和中國,在美國次貸危機沖擊下,前4個都在衰退邊緣掙扎。這給全球投資在短期內(nèi)獲取贏利帶來極大難度。因此,長期投資,拉長投資周期已成必然。耐住性子持續(xù)投資,才會成為笑到最后的大贏家。
此次全球熊市要經(jīng)歷多少時間,1年還是3年、5年……用海外投資一個術語:我們沒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既抄不到底,也逃不了頂,唯一可做的投資方法,就是持續(xù)投資,讓市場的大趨勢、財富的時間復利,為投資者修成理財正果。
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投資歷史再次告訴投資者,有時等待是漫長的,甚至是超漫長。1929年,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道指由400多點開始下跌,一直跌到1932年,此時,指數(shù)已不足40點。而后,過了25年,一直到了1954年,道指才重上400點。假如有投資者在1929年買入道指,則要在25年后才解套。但如果投資者在1929年道指400多點開始做月供,那么,只要持續(xù)投資不動搖,到了1934年,也就是經(jīng)歷了5年,投資就可以收回成本了,到了1937年,收益率可達70%。當然,投資者如在1932年道指最低時投資,回報會更高??墒菃栴}在于,有誰能在事先預測如此精準呢?所以,絕大多數(shù)普通的投資者,在漫長的理財投資生涯中,唯一能做或可做的,則是在做好資產(chǎn)配置的前提下,買入和持有長期向上的投資標的,即使遇上熊市,不僅不能動搖還要逢低買入,長期持有,不離不棄,只有這樣才有最后獲得豐厚收益的可能。
2008年,乃至2009年上半年的全球行情,將持續(xù)考驗投資者的定力以及再投資的決心。因為,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全球投資要想獲得贏利,哪怕是5%~10%,恐怕都有點難。投資者要做好虧損的準備。
(編輯/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