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玉
經(jīng)過第一輪和第二輪兩個階段的復習,學生已基本形成了較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對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但是要真正決勝高考,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成績,還要在最后沖刺階段做好多方面的準備工作,既不能草率應付,也不能拼命蠻干,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復習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回歸課本,繼續(xù)鞏固基礎知識
各類試題,無論它有多難,對能力要求有多高,必須以基本知識為載體,正所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要取得較好的成績,必須先過基本知識、基本原理這一關,否則就會出現(xiàn)“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狀況。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在復習的沖刺階段,回歸課本、繼續(xù)鞏固基礎知識應是根本策略。
二、整體著眼,構建宏觀知識框架
在進行完兩輪復習后,就該進入沖刺階段的總復習了。此階段必須樹立整體意識,從宏觀上把握地理知識的板塊、框架和體系,構建綜合運用知識的平臺。一般來說,地理知識主要包括四大塊板:地理基礎知識——地球和地圖;自然地理——地(地形、地質、地貌等)、氣(天氣、氣候)、水(河流、湖泊、海洋等)、土(土地、土壤)、植(植被、自然帶)、礦產(chǎn)資源;人文地理——生產(chǎn)活動(農(nóng)業(yè)、工業(yè))、居住地(鄉(xiāng)村和城市、城市地域結構、功能區(qū)、城市化、城市問題等)、地域聯(lián)系(交通、通信、貿(mào)易)、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口、文化、旅游、政治經(jīng)濟;區(qū)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含國土整治)。當同學們腦海里建立起了地理知識板塊和框架后,才能查找不足,及時彌補,否則就會覺得地理學科頭緒繁多、無章可循。讓學生提問題,有的同學會感到到處都是不懂的知識,但又提不出什么問題來,這實質上就是沒有從宏觀上把握地理學科板塊知識的結果。這樣,在全面把握地理知識框架之后,再逐一落實每一個知識點,才符合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規(guī)律。
三、查缺補漏,總結存在的不足
經(jīng)過前期大量的綜合訓練之后,在沖刺的最后階段,同學們應該做好查缺補漏工作,總結地理復習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應查找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1,地理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對地理過程理解不夠透徹的地方;2,對初中區(qū)域地理知識掌握不牢,區(qū)域空間定位能力較薄弱,對規(guī)律認識較模糊,區(qū)域特征、區(qū)域差異把握不清晰;3,審題是否仔細,是否注意試題中的關鍵詞;4,讀圖能力不強,從圖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識不強,遺漏信息點;5,文字表達能力較差,答題技巧有待加強;6,對新情境、新材料適應能力不強(高考基本上都是新題);7,書寫的工整、整潔程度有待提高,錯別字、同音字較多。而多翻“錯題”則不失為一種更有針對性的查缺補漏的方法,同學們應好好利用,以更好地做到舉一反三,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四、精練試題,注意尋找規(guī)律和方法
高考沖刺,各種試題鋪天蓋地。面對眾多試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精選試卷,精練試題。在做練習時,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來做相應的訓練。做完題后一定要總結自己的得失。對教師來說這時應注意把握好講課內容,精講精練,做到“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講,估計講了學生也不能理解的不講”。
對綜合題要認真研究它的命題規(guī)律和方法。一般以區(qū)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qū)域研究的方法,進行整體性思維,圍繞“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做什么”來思考作,答,在答題時應掌握和應用以下幾種方法:1,要仔細審題,明確題意。遇到文字表述較長的試題,要抓住題干的核心句子和關鍵詞語,特別要注意最后一句話的其體要求。2,在用文字表述時要注意專業(yè)術語的運用,應力求準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敘述要符合地理學科的習慣和規(guī)范。3,要言簡意賅,不要漫天撒網(wǎng)。在解答地理簡答題時,要盡量達到“文字簡練、表達清晰、全面完整、要點突出”的要求。4,要層次分明,在做地理綜合問答題時,應該盡可能做到邏輯嚴密,文義順暢,段落分明,只有這樣,才能走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優(yōu)”的怪圈,才能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