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光魚宴]
主為刀俎,客為魚肉
最早將請客吃飯作為革命手段的是公子光。公子光是一代梟雄,當年,伍子胥背負血海深仇從楚國逃亡到公子光門下。在看穿公子光奪取王位的企圖后,伍子胥為達到自己的復仇目標,決定幫公子光除掉吳王僚,因此將刺客專諸推薦給了他。
行動的時機到了:吳王僚派大軍圍攻楚國都城時被楚軍斷了后路。公子光心中暗喜:外無救兵,內無忠臣,吳王僚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公子光決定在此時“請客吃飯”——請吳王僚吃飯。
公子光為這次宴會做了充分準備:宴會地點——公子光家;主菜——水煮魚;服務生——專諸。吳王僚也做了精心的準備,在自己周圍布滿了衛(wèi)兵、親信。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之下,誰也不會相信將有意外發(fā)生。就在大家都有些松懈的時候,公子光以腳部疼痛為由請求暫時離席。在公子光的安排之下,主菜水煮魚隨即就被服務生專諸端上了餐桌。專諸的出現(xiàn)顯然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專諸平靜地把魚放在餐桌之上,如同變戲法一樣,他突然從水煮魚的肚子里抽出一把鋒利的匕首,吳王僚還沒反應過來,就已命喪專諸之手。
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
你看,革命就是請客吃飯。請自己的敵人吃飯,然后革掉那人的命,代替那人做國王。僅僅是請了一次客,費了一頓飯,革命就成功了!如果考慮到主人也消耗了自己準備的飯菜,那這場客請得就更加劃算。如果不是以請客的方式,公子光能夠接近吳王僚嗎?公子光所養(yǎng)的刺客能夠對吳王僚下毒手嗎?因此,在某種情況下,請客就是最好的革命,最經濟的革命,最實惠的革命。
[鴻門宴]
倉促宴請,殺機四伏
鴻門宴是“革命就是請客吃飯”的一個灰不溜秋的案例,只是一場匆匆忙忙的宴會,是不速之客與毫無準備的主人之間的一次小聚。
命懸一線的劉邦當時硬著頭皮前去項羽的軍營進行深刻檢討。劉邦的到來打亂了項羽的行動計劃,項羽備下酒宴招待劉邦。顯然,這是一場倉促的宴會,項羽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然而,客人劉邦的準備卻相當充分。所以,對于賓主雙方來說,這是一場信息不對稱的宴會。由于有了這樣的不對稱,才會出現(xiàn)剛一見面,項羽就出現(xiàn)了不小的社交失誤。宴會進行中間,范增好幾次給項王遞眼色,讓項羽干掉劉邦??墒牵椨饏s一直保持沉默。實在忍無可忍的范增來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好在劉邦得到項伯的幫助幸免于不測。最終,借上廁所的機會,劉邦悄悄地逃離了殺機四伏的宴會。
因此,鴻門宴既不是革命,也不是請客吃飯,但它又是革命,又是請客吃飯,只是命沒有革好,飯也沒有吃好。
[毒酒宴]
齊王獻城,巧化危機
作為劉邦的親密戰(zhàn)友,呂后對于“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學得爐火純青。
漢惠帝二年,楚元王劉交、齊悼惠王劉肥前來朝見。十月,有一天惠帝與齊王在太后面前宴飲,惠帝因為齊王是兄長,請他坐上座。看到居然有人敢坐在自己兒子的上座,呂太后大怒,馬上暗示手下斟了兩杯毒酒放在齊王面前,命令齊王起來向她獻酒祝壽。齊王站了起來,不知深淺的漢惠帝也站起來,端起酒杯要一起向太后祝酒。
太后大驚,急忙站起來倒掉了惠帝手里的那杯酒。齊王看到呂后奇怪的舉動,沒敢喝太后的這杯酒,假裝喝醉離開了坐席。事后打聽,才知道那杯酒含有劇毒。齊王恐懼不已,聽從手下人謀策,向呂太后和魯元公主獻上了城陽郡。呂太后因此十分高興,齊王的危機才得以化解。
呂后就這樣巧妙地利用請客吃飯,制服了自己的敵人,達到了革命的目的。
(田生摘自《郭燦金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 圖/張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