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慶
文章編號:1672-5913(2009)08-0085-02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突出問題,結合實際,從課程設計、課時安排、授課方法等方面對教學方法展開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大學信息技術;授課方法;網(wǎng)絡平臺;交流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當前,“大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很多大學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學習其他相關專業(yè)技術課程的基礎課。由于大學入學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參差不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顯得力不從心,教師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嫻熟的課程教學技巧在這些學生面前全然不奏效,導致師生雙方都不滿意。即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將不再是“零起點”。跨越“零起點”,從一個較高的層次上起步,但又必須照顧到計算機操作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是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
1課程設置
結合當前從小學到高中計算機教學的與時俱進和學生掌握能力的參差不齊,臨沂師范學院為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按照“有用、有效、先進”的原則,結合我校實際,把“大學信息技術”這門課歸為一級通識課程,即涵蓋對所有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通識教育課程。
2課時安排
為了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結合授課教師習慣方法,一般多媒體教師授課課時占2/3強,有的教師可以申請將課程全部安排到多媒體教室。結合課程實際,充分體現(xiàn)了實驗室教學化,且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授課方法
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過程中,教師將講授內(nèi)容作成電子教案和教學課件進行課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學生無法做到邊聽課邊做筆記,留給學生印象較淺,容易遺忘。學習過程仍然以聽講為主,自主學習和相互學習的積極性仍然沒有充分調動起來。等到考試的時候,學生把知識點遺忘的差不多了。
3.1多媒體教室授課
3.1.1教師講授
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該課程的講授應盡量的放到多媒體教室去上。結合多媒體環(huán)境,學生利用計算機實物來增強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記-下課背誦”的模式徹底被推翻。使教學內(nèi)容表達趨于直觀,即使該門課程量很大,教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下增大課堂信息量,學生也樂于接受,提高了教學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
3.1.2互幫互助模式
在多媒體實驗室,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如果能快速完成實驗任務,那么他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替代老師教會一個不會的同學完成任務(在教師指導下,不會的同學會主動舉手問問題);完成所有任務后可以獲得自由上機或者上網(wǎng)的機會。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
(1) 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認真聽課快速掌握實驗內(nèi)容,就能獲得更多的自由上機時間。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老師需把握普通基礎學生完成任務大致需要時間,一般控制在15-20分鐘,加上15分鐘的教學,認真聽課并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獲得10-15分鐘的自由上機時間;
(2) 協(xié)調好不同基礎學生之間的差距,基礎好的可以幫助基礎不好的,從教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提升;
(3) 有了互幫互助制度,老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幫助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同時可以加強素質教育,使學生增強團隊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 通過長期的任務完成的好壞程度以及每個學生的記錄,掌握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喜好,從而更好的掌握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向。
3.2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教學模式
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把教學課件、作業(yè)、交流模塊等授課資料上傳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按照知識點要覽把資料分類,鏈接到電子教材的相關章節(jié)。學生可以瀏覽多媒體教學演示文稿等資料,邊學習、邊實踐,大大縮短了傳統(tǒng)模式中“上課講-下課練習”之間的時間,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該課程的知識點;通過鏈接可以搜索相關信息,擴大了知識面,增強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上網(wǎng)自測模塊學生可以調出題庫中的習題(按知識點分類)自行測試,以此來測驗對課程內(nèi)容及各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過網(wǎng)上討論和提高可以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本人對教學材料所持的意見,提交給教師和其他同學,經(jīng)協(xié)作學習,共同討論和提高。
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學生對不易理解的章節(jié)可以反復學習,解決了接收知識速度快慢不一的同學進行同班同時學習的問題。
3.3通過E-mail、BBS、QQ群等方式進行交流教學
網(wǎng)絡日益普及的今天,利弊紛爭的大學生宿舍上網(wǎng)在所難免,學生用高檔手機上網(wǎng)也絡繹不絕。這個學期筆者代課的一個班級有51個同學,有20多個都通過手機QQ跟教師及時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E-mail、BBS、QQ群等方式建立交流教學渠道。教師可以走近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疑難問題,學生則可以及時得到指點和講解。學生樂意用這種方式跟老師交流,教師則更容易融入到學生中間,也真正體現(xiàn)了大學信息技術在實踐中的切實應用。
3.4教師主導下以上三種教學模式的相互結合
在教師主導下結合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多媒體教室教學、網(wǎng)絡教學平臺教學和交流教學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下,必須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教師在授課前一定要將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方式方法傳授給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和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將網(wǎng)絡化學習的不足摒棄;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指導學生對有疑問的地方反復學習、反復訓練,通過交流平臺,可以實現(xiàn)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E-mail、BBS、QQ群等方式,能更及時地回答學生提問,可以積極組織開展網(wǎng)絡社區(qū)知識大討論,使得教、學雙方互相激勵、互相促進,達到優(yōu)秀的效果。
4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大學信息技術”是一門集知識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課程。該課程的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能力、素質方面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由于這門課程的實時性,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必需與時俱進。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注意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已經(jīng)歷了從“粉筆+板書”、“計算機+大屏幕”到“網(wǎng)絡化教學平臺”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課內(nèi)與課外密切結合,實施“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交流與互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結論
信息技術的內(nèi)容如浩瀚大海,學生的興趣又各不相同,我們在研究高效率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應結合信息技術應用的各個行業(yè),在全校舉辦大量學術講座,例如“金融財務建?!肊xcel工具”、“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的最新進展”、“超級計算機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信息安全技術在金融業(yè)中的應用”等,以擴充課堂教學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徐同文. 大學課程的清理與重建[J].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3,(10).
[2] 胡緒英. 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與實踐方法探討[J]. 實驗技術與管理(增1),2002,(3).
[3] 謝小艷. 淺談公共計算機課中的協(xié)作式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07,(4):158-160.